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初中历史学科5月份网络研训活动总结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2-05-26 10:07:17   点击数:

 初中历史学科5月份网络研训活动总结

---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遵循历史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初中历史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县初中历史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1.典型性原则

课内作业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训练运用能力以外,还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地指导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核心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典型性课堂作业,努力做到课堂作业少而精。课后作业主要关注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和延伸,典型性课后作业要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

2.层次性原则

作业设计既要体现兼顾知识深化、方法训练、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考虑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及后天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作业的设计就必须要有层次性,在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上灵活调节。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可适当设计一些实践型或探究型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设计一些知识识记、知识理解的作业,以达到知识复习的目的。

3.综合性原则

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也要体现综合性,在内容上要重视开放性、趣味性;在形式上要注重多样性、实践性;在导向上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现实及国家民族的命运,注重启发性、引导性。教师设计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作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基本形式的探究性作业和拓展学生思维的跨学科作业,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4.教育性原则

初中学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作业设计应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积极的价值取向,加强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作业设计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球意识,扩大国际视野。

  三、基本要求

  1.遵循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依据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既不能降低课程标准要求布置作业,也不得随意提高作业难度。

  2.优化作业环节。完善作业布置调控机制,做到提高教学效益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机统一。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作业,布置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历史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3.加强作业研究。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及统编教材要求,重点关注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作业的研究,精选作业题,内容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重视学生差异,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抄写型作业,日常作业以课本习题、配套练习、填图册等为主,严禁教师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把教辅资料作为作业使用。双休日作业可以复习本周学习内容或预习下周学习内容,也可以与单元检测整理的错题档案相联系,以教师自编试卷、习题或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为内容。实行《作业限时制度》,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4.丰富作业形式。要从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不同特点出发,改革学生作业的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操作、实践的机会,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个性。

  5.把握作业难易。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分层布置作业,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6.控制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总量,突出重点,精选精练,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历史学科要提高课堂效率,课下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5分钟。

  7.审核作业设计。要通过课堂检测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设置必做与选作两种类型。要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要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设计可操作的具有学科特色的作业形式,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后,同学科的老师要互做、互评。在此基础上实行提前审核制度,即任课老师提前将作业设计交教研组长审核。从作业的内容看,历史作业可以设计为巩固和拓展两大类

  巩固型作业:巩固性作业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巩固型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所运用的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

  拓展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拓展型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和年代尺,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通过作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培养重证据意识;通过文本阅读,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利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悟近现代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国际视野、开放心态。

  四、内容与形式

  书面类作业:书面类作业对于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可以依托与教材配套的学校征订的“一教一辅”教学辅助资料,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积极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自主编制书面作业。

  实践(活动)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环境意识等现代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表现形式多样,如搜集资料、制作小报、辩论、小论文、历史剧、制图、模型制作、谜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类作业每学期不少于1次。

  五、检查与评价

  1.建立制度。要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规范和检查考核制度。要把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常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常规制度,明确检查考核要求,让教师教学、学校检查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检查。要按时收发作业,对个别学生缺交、抄袭等现象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教育,但切忌以作业惩罚学生。

  3.规范批改。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历史作业要全批全改,做到不漏批、不拖延,当天作业,尽可能当天批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批改重实效,切实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与能力缺陷,指导学生做好错题档案整理。一要正确规范。要科学、正确判断作业的正误,不可马虎、随意。二要精细到位。用规范的批改符号或文字标注出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足,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便于学生自行改正。三要恰当评价。评价应统一采用等级或等级+评语的方法进行,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要多鼓励,多教给方法。四要多元批改。可采用轮流面批、随堂批改等方式,切实提高批改效率。五要做好记录。对一些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讲评时更有针对性,建构作业(试卷)讲评模式。

  4.重视反馈。反馈要及时,讲评要科学,讲评时要突出讲解重点内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失原因。要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与理解、分析问题的深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对少数自行订正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订正。

5.作业考核。各学校要根据本意见建立作业考核专项制度,要组织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专项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总结经验,推进工作。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应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以此促进全体教师自觉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把对作业研究作为历史教研的重要活动,并把学校对各年级作业的考核、评价、管理、展评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评估。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

2022.5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