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1-10-28 10:26:10 点击数:
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来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以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兴趣出发,更要创设一种氛围,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捕捉到学生话语中闪光点,并把它扩展开来。让互动合作成为课堂主旋律。
如在《三国鼎立》一课中讲述“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时,启迪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发问,谈自己看法,大部分同学都能从刘备求贤爱才的角度去认识思考,这属于一般的常规思维,有的同学会突然冒了一句:“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这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火花!于是就抓住了这个大胆、独特的想法给予表扬,并诱导说:“这种看法也有道理。假如没有徐庶回马荐诸葛,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孔明岂不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推销自己,施展才能,千万不能坐失良机,误了前程!……”。出乎意料地,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情绪高涨,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表现了很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可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何等重要!假如当初采取的是另一种态度(胡说八道,斥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很可能是课堂静下来了,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创造思维火花也被熄灭了(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也不敢随便讲了),根本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争先恐后,主动探求的学习高潮,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了。因为教师的行为已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亲手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创设以民主和为真谛的教学环境,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
1、创作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情况反映出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讲《鸦片战争》时,因为内容相对较多,有的教师试图让学生更清晰来了解当时国内国际情况,以及英军与清军的战争过程,就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类,英军和清军,其中各有将领、谈判代表、大臣等角色,让同学们熟悉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自己喜欢和想要扮演的角色,再现当时情景,并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无疑大大地调动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对当时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并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观察与直接感受,会进一步要求参与实践,渴求以自己的操作活动对所感兴趣的事物加深理解,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参与”的范围,主动获取知识。
2、想象演讲:
主要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创设的构思情境,比如《抗美援朝》中,讲述抗美援朝时,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美国总统,请你说说参加朝鲜战争的理由是什么?”“朝鲜战争发生后,美国援助南朝鲜进攻北朝鲜并轰炸我国东北地区,请你以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身份拟定一份表明中国严正立场和态度的声明”,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打破了过去那种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室为讲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形式,将少数人的活动,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自主学习活动,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
3、讨论法: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普遍形式,就方法而言,有班级集体讨论、师生辩论、小组合作,也可以课外展开等。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学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让同学们学电视里面的辩论会,准备“秦始皇历史功过辩论”。同学们纷纷找材料,写辩词。经过大家的努力,辩论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同学们史论结合的能力,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1、课前:增设“知识窗”每节授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说,讲“历史上的今天”,并可适当加以评论这些事件。或者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己来展示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小故事或者喜欢的历史人物来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创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己,更增强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回去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诗歌。查找、收集有关张仲景、华佗、曹操、秦始皇等人物的历史故事,收集有关编钟、大禹治水等资料,以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课中:教学时间,尝试优化教材,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紧扣重难点,尝试对教材的优化,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尽量少讲或不讲,该放手时就放手,多给学生参与交流、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讲述、问答、表演等形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如在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节时,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自编自导一幕历史剧,来说明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原因、经过、作用,使学生既对知识进行了探讨、研究,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成功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课尾设置学生答疑质问时间。每节课都要预留3-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或相关内容进行质疑、提问,再让学生互相释疑,创设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以此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反馈教学效果,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一种形式。
总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而贯穿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积累,这不仅仅在学习历史知识适用,而且也可以推广至任何学科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