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1-06-29 13:49:58 点击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这个国家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民族前进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江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一语道破了“创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人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而各种能力的核心则是人们的创造力。试想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和向心力,那将是多么的悲哀和可叹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尤其需要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性人才。而开拓性人才则需要教育去培养,古人云: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去培养创造性人才,而社会只能去使用创造性人才,如果源头消失,其水将从何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发展要先行一步,教育工作者则承担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重任。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互议互动,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得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结论,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真善美和假恶丑。学史明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已成为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的共识。因此,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门科学的话,那么,这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应具有怎样的素质,这将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和能力并重,做到教学相长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学习知识只是手段,而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才是目的,而能否运用知识,则是操作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的本质区别。过去的教育由于片面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拥有,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只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变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教师也成了单纯的教书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真正理解了“授人以鱼只给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含义。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教员不是拿已得到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这可谓注重过程比单纯的注重结果更为重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灯塔、组织者、服务者,教师要循循善诱,学生要质疑好问,师生要互相探讨,取长补短,畅所欲言,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师生真正成为良师益友,做到教学相长。
二、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史实,从史实中总结出规律性知识
历史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杂乱无章,学习历史知识不是简单的去记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或概念,而是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我国在清朝以前政治强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外国纷纷派使节到中国学习、访问;而到了近代,中国则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腩,外国资本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祖国大地,割地、赔款、开放港口等条条枷锁套在了中国人民头上。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从这里能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再如,进入近代后,中国逐渐由一个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灾难深渊,为了挽救中国,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进行了维新变法,发起了辛亥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走向了民主和富强,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象一个朝代一建立,当朝的统治者看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一般能采取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国家出现国泰民安的局面,朝代后期,统治者贪图安逸,残酷压迫农民,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象这样周而复始,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通过分析、论证、归纳、综合等方法,把支离破碎的知识,整理成系统的、规范的知识,并从这些知识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三、鉴古知今,做到史论结合
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知道过去的东西,又如何能创新,创新能力实质上就是具有改革旧的不合理的东西代之于先进的合理的东西的能力。古代有一个故事听来确实使人深思,充分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并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接受任务后,立即上山砍柴,10天后,所砍得木柴数量是够了,但在点燃后却冒出了青烟。而孙膑却只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杖做成的扁担,将木炭送上山,意为百(柏)担有余(榆)。结果圆满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只知道机械地吸收知识不行,而是能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孙膑是聪明的,他在老师下达的任务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试想,如果孙膑不具备创新能力,那结局又该是怎样的呢?他又怎能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呢?从历史现象中能看到本质,这是一种能力,能将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的评价结合起来,这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若将史论分割开来,那么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知识的拥有者,而不应该算是个以古论今,知史明志的创新主义者,过去的毕竟过去了,但是,我们不应把它忘记,我们要继承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有所创新。
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它无情地荡涤着那些不合理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蔚然成风。创新教育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要训练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引进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师生互议,教学相长。我们要大声疾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