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基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认识与思考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0-12-24 14:05:42   点击数:

 

    基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认识与思考
                               ------我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慢而窒息;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知识与钻研,因为受许多繁杂的事务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而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弯曲佝偻起来……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
崔其升校长的一句话道出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包含在“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中,解决了这两对矛盾,厘清了他们的关系,就找到了破解乱麻的“线头”。本文试从课堂讨论和课堂巡视对于构建有效历史课堂的作用,
一、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历史专业角度讲,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是高效。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其特点之一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找到了这个“支点”,才能撬开并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完成的。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等。本学期以县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导学案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全面服务于有效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
有效相对无效、负效而言,高效相对低效而言,因此有效是高效的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
二、审视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增强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学习之间并不矛盾,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同时,合作学习也不排斥竞争。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竞争。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但小组本身也要对个人表现有一个适度的评价,从而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比拼的氛围,以此调动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新课改以后提倡合作学习,中小学的课堂讨论越来越多,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同学们参与的热情明显高了起来,但总有一部分教师在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之间吵吵嚷嚷,根本没有多少效果。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有段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课堂讨论,它的一个优势就是相互交流信息,彼此分享思想,因而,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事实上,讨论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非凡,特别是对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不可小觑:
⑴讨论需要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人都唱主角,甚至学生可以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方法。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表见解本身就是一种自尊和自信的表现。
⑵讨论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⑶讨论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并且改正一些教师平时很难发现的错误,其效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指出错误,改正错误。这种改错过程渗透着学生自己的思想和劳动,所以,不容易重犯类似的错误。
⑷讨论有利于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因为要将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述出来,还需要经过大脑的第二次加工。
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优等生更优、后进生进步。
⑹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学生中“英雄所见略同”者之间容易建立友谊。
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纠缪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⑼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踏实刻苦的道德品质。
⑽有利于相互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讨论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只会双方都增加收获。信息的交换、智慧的碰撞,在某些时候可以走向创造。
⑾在讨论中,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发展优势。
⑿讨论这种形式还可以让教师及时摸清学生思路,以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的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而原来单一的传统填鸭式教学使得本来应该很有趣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可见,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激情,要多加赏识与激励,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要突出“平等对话”,教师置身学生之中一道探究、合作、讨论、交流,要鼓励学生向自己质疑问难甚至找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讨论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一定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在讨论中碰撞,智慧在讨论中培养,创造力在讨论中发展。
三、有效地进行课堂巡视,催化历史课堂效益最大化
课堂教学中,大脑不断地接受环境刺激,有选择地、有效地加工处理信息。在记忆情景中,学生通常对首先出现的那些刺激效果最好,其次是最后出现的那些刺激,而对中间位置出现的刺激记忆效果最差,心理学研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首应—近因效应”。鉴于此,新知识和总结最好安排在高效时段呈现,练习和讨论适宜安排在低沉期时段。课堂巡视对中间位置出现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收效甚大。尤其是现在推行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课堂巡视显得特别重要。
巡视的目的是观察学生是否看起来以课堂活动为导向,目标达成程度等。课堂巡视是走动式管理课堂的精华所在,是监控教学活动的最佳方式。课堂巡视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给老师以信息反馈。课堂巡视中我们希望观察到的就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但是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是否专心听课和参与课堂活动。有时,学生似乎在专心听课和完成课堂任务,但事实上他们并非如此。如果这时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结果学生不知所云,或者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本内容,结果学生却把课本翻到错误的页码,显而易见,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专心听课。这种现象在推广“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过程中有所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巡视时,如果发现许多学生频繁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教师或小组长必须及时提醒。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多加了解。在学生面临学习情境并努力求进步时,教师可以像催化剂般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通过参与反思的反馈,教师帮助学生使讨论活动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且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师必须鼓励这些好的特质,态度和环境这两者都会携手并进。在现实教学中这两者可被共同造就,而课堂巡视方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催化剂。
四、改革中反思,反思中改革
缓慢的改革比疾风骤雨式的变革要好(或者说,乌龟比野兔要好)。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在深思熟虑中慢慢地往前走,渐渐地应用新方法的过程,能为新方法的推行奠定更实在的基础。
杜威曾主张“从做中学”而出名。“他关于主动、连贯性、体验并反思,以及在不同时期成长的观念指导了20世纪中期教育学上的很多追问”。这里的关键点是如何让教师进行关于从过去做法中获取未来实践知识的思考式对话。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课堂讨论和课堂巡视是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进化的不可忽视的助推力。
杜威认为那些能够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教师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参与的反思中态度,这些教师思想开明,全心全意,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教师不能经过积极的反思来实现自我和专业的成长,那么他们的发展将走上消极的下坡路。这个从开始倒退到持续倒退再到深层倒退的过程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消极反应:体力、情绪和精神。当个人反思教学与集体的解决问题和反思结合在一起时,改变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
教育在发展,历史教学模式也正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发展折射出新课改的时代步伐,从侧面也反映了教师成长的轨迹。在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实践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动态、开放、发展、多样的特征给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也必将伴随着历史教师的成长而发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更加高效的教学“无模式”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金色的希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