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0-11-16 14:22:23   点击数: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是一座桥梁,架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天和今天。作为一门学科,“历史学从事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学史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从个人方面看,读史有助于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而个人的进步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从社会的进步看,学好历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然而,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却普遍缺乏兴趣。有关人员对北京2107位学生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中,历史位列第三;在学生对15功课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位居第二;在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位居第五。[2]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如此低下,不得不让每一位历史教师反思教学现状,探索与思考新的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
1.传统观念问题
在初中开设的课程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这种轻视历史教学价值的滞后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学科的教师而言,在对历史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认识和现实历史教学态度上,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应试为导向,仅仅围绕记住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最终目标是提高本学科成绩,对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中的能力、过程、情感与价值等层面很少涉及,而这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历史学习的困境——教师教学缺乏热情。
2.教学主体问题
历史教师资源匮乏也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突出特征之一,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不是学历史专业出身,在专业素养上有些欠缺,加之对历史教师培养的轻视,使得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空间很小,提升途径很窄,这势必会严重制约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学习历史的激情,学习历史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课堂之上记好笔记,按照老师考前辅导,死记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义即可,而对于那些与自身成长紧密相关的历史学习方法掌握、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历史价值观培养等认识肤浅。
3.教学方法问题
由于主客观多重因素导致,当前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广泛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那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按照“复习(检查背诵)——讲新课——划重点”三步走的教学方式,很少真正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有和可获性资源采用合作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达到历史教学目的。
二、应对策略
1. 认识历史教育本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方面:了解学习历史意义,端正学习历史态度。
首先,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式,也是当下,在现代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也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是与时俱进的。学习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可使人明智。
其次,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常说态度定一切,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客观正确的认识,我们才会意识到学科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本学科的相关知识。
最后,任课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学也不例外。学习历史紧靠课前预习,课上笔记和课后复习的传统学习步骤已不适应历史学的特点,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学习历史,一定要抓住历史的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方面: 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源泉, 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科对于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不但能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能壮志,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历史使自己明史励志,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之中的困惑,改正错误,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种具体活动中去,不断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个经常遭受教师冷漠厌弃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自卑、嫉妒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的畸变。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举止言行要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如果发现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可以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指导家长对子女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不能溺爱或放任自流。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心理氛围,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和同学们友好来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对他们进行嘲笑、挖苦、讽刺,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气氛,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表现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心。
2.突出教学主体
新课程的推进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努力, 同时, 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更是使用者。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师生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而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的过程,也是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尽可能采纳合理的建议。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问与答”。因此,教师提问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才能融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历史活动课强调的是“活”,突出的是“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每一次活动课都要精心设计,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起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给学生较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如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这段历史感情色彩浓郁,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演讲,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文史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成为历史学习的发动机。历史课外活动课具有开放的特征,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如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不断地探索历史教学的方式、规律,使历史教学“活”起来,使历史教学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更新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是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是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是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其四是凸现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基于以上要求,应构建以下适应于历史新课程特点的历史教学模式:
1).自主活动教学模式
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强调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建立在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等基础上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
(2).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
(3).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将情境与体验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环境,置学生于丰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以情境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
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其组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
1).设置凝问,创造记忆法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标新立异,创造一些记忆法,加强历史学科的学习。例如:简化记忆法,将某个历史知识简化为一个或几个字或者数字;关键词记忆法。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评说,可抽取几个重要的关键词,记忆可大大简化;谐音记忆法,利用谐音,将枯燥无味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的词语,方便记忆;顺口溜记忆法,可将某些历史事件编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如历史朝代歌;故事性记忆法。将严肃的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可方便记忆。鉴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对所有记忆方法进行举例。历史学科对于每个人今后的发展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不仅对我们本学科学习有利,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2).立新创意,知识归纳
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3).亲身体验,参观教学
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 组织或指导学生学习参观历史博物馆,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4).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各班同时应成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法还是教学技巧。
(5).开展演讲,知识竞赛
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同时,适当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精神。这不失为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的方法之一。同时,值得提出的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激发求知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崇高品质,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