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11-19 16:02:57   点击数:

 

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自20103月启动实施“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改革,时至今日,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了。回想这一年来的轰轰烈烈,坎坎坷坷,提的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出高效课堂。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
   (一)针对学情,强化备课。
老师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对这节课需完成的知识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备课的时候更应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等。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老师的备课目标就是学生的学案预习,学案提前下发,预习完了要上交,老师就通过检查学生的学案预习情况去确定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问题教学,激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注重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教师的个性会强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老师确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只因闻道在先才多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老师要敢于说让我想一想,查一查,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防错和纠错……教育的民主,可以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形式灵活,激发吸引。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巧设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先声夺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每次上课都运用同一方式来导入新课,时间久了就会显得呆板,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课堂一开始就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提问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比如在上《西方文明的摇篮》一课时,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作导言;在上《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介绍中国在衣、食、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来导入……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先声夺人。
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发挥作用,发展个性。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能力,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诱导作用至为关键。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态度和蔼可亲,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点拨引导,让其有学习欲望,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身心愉悦,思维活跃,发挥主体作用,发展良好个性。比如讲到《经济体制改革》时,由于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且理论性较强,我就假设学生是改革前的一个农民或者国有企业的厂长,之后介绍他(她)当时的处境,让其感受对自己的现状是否满意,如果不满希望如何改善等,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的一些相关内容。  
再次,要恰当的评价——调动积极性。
连续的、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疲劳、分神,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想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作为老师这时你如果能适时地给他们一点称赞,这无疑是给他们来了一针兴奋剂,让他们精神倍增,更积极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去。而如果是在课堂上已经思想驰骋塞外的学生,在给了暗示也要给予一点暗示了。
   (四)科学指导,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在这个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二、从学生方面
   (一)预习学案,发现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课前预习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预习不仅仅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我们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就形成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就是提前下发学案,学生先充分预习,对于学案上的问题自己思考,自行解决或是再提出新的问题,形成书面答案然后上交,老师通过检查学案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的质疑,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
   (二)大胆质疑,踊跃发言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将来的社会需要的也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创新。所以,素质教育下的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大胆质疑,踊跃发言的习惯。上课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对老师提出问题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三)课后总结,复习巩固
课后一定要及时总结,对老师讲过的问题及其平时做过的题目要及时总结。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总结积累做题方法及技巧。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总结的总结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总结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高效率的训练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样,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