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11-07 13:59:33 点击数:
二、 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粉笔、板书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除非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幽默、形象,否则很难打动学生,也未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长期下去,学生对历史学科就会感到厌倦和缺乏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层次地利用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示历史。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丰富的资源优势,更能直观展现历史的生动,人物的鲜活。如讲到长平之战时,我节选了电影《英雄》的一段视频:声势浩大的秦军进攻赵国的城池,万箭齐发,遮天蔽日……看到这里,学生们发出了惊叹的声音。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感受到了秦国强大。但好东西也要科学合理利用,如果成了“电灌”,一味地放幻灯片或影像资料,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样就有可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学和普通板书教学穿插使用,尽可能让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有一种长久的新鲜感。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3、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
3、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
四、充分发挥教师提问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中学历史教学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能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对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没有掌握或遗忘了,接受新知识就会遇到障碍。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中寻找其与新知识之间最具实质性相联系的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从而为接受新知识作好铺垫。而教师提问恰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述“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一课前,提出一系列联系紧密的问题:“我国战国时期始于何时?”,“此时我国社会性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期的战国七雄包括哪七个国家?”。在学生作出应答后,教师引导复习回忆七国的地理位置,为讲解秦灭六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及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统一全国的经过奠定了基础。
其次,能引起学生注意。在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时,教师要能及时恰当地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集中起来。一般说来,教师一旦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开动脑筋展开思维的翅膀。而当学生由于其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感觉疲劳时,经验丰富的教师又能通过提出富有情趣的问题把它引开,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能够张弛结合,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过程。比如;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西安事变”这一重要史实,在课堂上握出了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交流各自的观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历史学习与实际发现相结合,学中有思,从而把握相关史实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教师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这些富有价值的问题过程中,也领悟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能够强化主题,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历史知识可谓浩若烟海,相当丰富也极其繁杂。如果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抓住重点,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而教师针对学习重点提出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内容上。例如:在讲述清朝的对外政策时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请大家思考,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严重后果?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这样就强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