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08-28 09:13:59 点击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更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积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影响非常大,苏霍姆林斯基在100条建议中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合格的教育者,就要用自己的爱心来点燃学生心中那盏追求真理与进步的明灯,满足学生那种求知的渴望。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奴隶”。同时,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引领者”、“唤醒者”、“研究者”而不是“表演者”。只有教师把爱洒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才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复杂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可以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切忌在学习方面降低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要把握好“度”,注意把“爱”与“严”有机地结合。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只有主动的,才是有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动力,抢答问题、课堂辩论、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等活动是比较好的适宜大家参与的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多多提供材料,还要在方法上提供指导,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又喜欢画画,就可以鼓励他们画一些历史漫画,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和加强历史认识的目的。另外,学习历史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离不开记忆,所以可以布置加强记忆性的灵活性的作业,如让学生用诗歌、口诀、猜迷语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加强记忆。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重视问题情境,是因为它符合中学生本来就有的学习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渴望发现。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各种疑问,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所在。所以,历史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用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有“探究的主要问题”。但有的思考题并不适应学生的层次,所以教师要另谋良策。笔者所用的方法就是在讲每一课的前一天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案”,在“学案”上,写出难度适合的、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在“学案”上给出一个板块:质疑天地,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课时学生口述出来,教师鼓励其它学生回答,然后再予以补充、总结。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把竞赛引到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与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把竞赛引到课堂。在这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座位离得较近)并设组长,课前一天将各组组长召集到一起开会,布置学习任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课上要提问的问题),上课时鼓励各组回答问题,采取加分制度。这样,为了本小组的荣誉,各个小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如此,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结果大家集思广益,把问题讨论得比较透彻,同时也找到了较好的答案,也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第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明,非谓教学滔滔演说,学生默默聆受。”当今信息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必须将大批的学生从“苦学”、“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我校的“学案导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案”上有四部分内容:一是教学目标,二是知识梳理,三是问题探究,四是质疑天地。学生在上课前把“学案”都预习一遍,掌握了重点,还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编出一份学案,上课时让几个优秀者给大家展示,讲解,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互相小测验,然后将测验结果告知教师,教师再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再找学生对症下药。历史知识复杂多样,还需要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教师先让学生概括为三个阶段,提问后再加以总结,然后告知学生为: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书,然后让他们概括为三个方面,学生很快就概括为:国内、世界意义、思想三个方面。
第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将走在社会的前列。因此,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它包括洞察力,求知力、想象力、综合力等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动机,意志等因素,因为这其中含着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萌芽。课堂教学体现创新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善教者,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是生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著作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叙述时有时语言可能会过激,但教师不能训斥学生,扼杀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而是应该用鼓励性的,肯定性的语言加以评价,这样才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使命。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全新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历史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为了顺应历史教学改革的潮流,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前途,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