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把握新课标打造新课堂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08-28 09:13:12   点击数:

 

把握新课标打造新课堂
一、课程标准的三大特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旧大纲相比,课标第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传统历史教学侧重对历史事件发展演变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但这种“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可书本以外的东西却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
课标第二大特点是实现教学方式重心的转移。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标第三个特点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观察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强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密切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开阔思路,学有所用。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形成全新教学理念
作为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理应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新课标下对教学的新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
新高中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应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所学科目的持久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能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外,对于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新的教学理念还力求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奠定基础。
因此,传统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赋予历史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努力激活学生对每一节课的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用课改眼光重新审视历史课堂教学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夹缝中求生存、建国后的合理调整再到改造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涉及的内容在近现代史上更是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考题也经常涉及,学习好这一课内容不仅对把握这一体系至关重要,而且还具有现实意义。
三年前,在教授这段历史时,我运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根据教材的体系,重点讲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三个方面,基本知识点都讲到了,但在以后中国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学习和考试中,很多问题出来了,很多学生还是分不清楚近代工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概念,也难以真正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在历史上的影响,为什么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反思为什么这节课让我费尽了口舌,效果却难如人意,我的教学究竟缺失了什么?与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我发现原来是缺乏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了“人”。“人”既指学生,也指教师。也就是说,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未显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只不过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二是缺失了“情”,即情感。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性。但是,在传统的历史课堂里,我却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于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三是缺失了“魂”,即思想。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生成的这节课既忽视了学生,又缺乏情感和思想,只是机械灌输历史知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于是问题的生成就是自然的了。
有人说,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应当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因而,它“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强调对智力的挑战,强调对激情的引发,强调生命对生命的呼唤,强调人性对人性的交流理解”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三年后,当再教这节课时,我着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激活了学生的参与,也让历史更加贴近生活,感觉教出了特色、教出了成效。
成功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首先,根据历史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我大胆取舍,精心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体系,诱发学生去探索。与上次不同的是,我紧紧围绕“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标题,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必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影响三个子标题为核心,紧扣主题,脉络清晰。实践证明,教师对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
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构建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阶梯问题,积极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其既符合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又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异于寻常的突破,通过引导设向,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为此我抛出的问题有:近代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什么不同?近代民族工业从一产生开始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其特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有何关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以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事实证明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很好,学生能够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例如在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时,我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各种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认为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有的认为地域分布不均衡;还有的认为行业发展不齐全……这些都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弱的特点,但是它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经济相比还有什么特点呢?课堂上没有同学提到,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意识到民族工业在当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体现,因此,民族工业同时具有“弱”和“新”的特点。我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工业正因为有“新”的特点,为谋求生存、发展,它具有抗争性;正因为“弱”,它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具有依赖性,而民族工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有改革和革命的愿望和要求即革命性,另一方面在有所作为的同时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是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学生们连连点头称是。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顿悟了历史的规律。
再次,努力创设历史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为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去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本课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贴近生活的广告“张裕葡萄酒百年篇”,指出这是身处逆境却努力谋求生存发展至今的为数不多的民族品牌之一。接着,我运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指出,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发展也处在峰口浪尖,来自民间的地主、商人以及一些官僚投资于近代企业为中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精心设置的情景使学生又重回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情景的形象性、生动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加上学生由于置于历史情景中而进行的思考,印象加深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使历史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于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道开放式的研究性课题:如果你是19世纪六七年代的一位安庆市民且手中积攒了几千两白银,你会不会在安庆投资兴办近代企业?请说出至少四点理由。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学生们课后收集上来的答案充分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智慧,有的同学表示会,提供的理由有:19世纪中期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安庆是省会城市,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安庆位于长江边,交通便利,周围地区物产资源丰富;洋务派在安庆创办了近代企业,便于学习借鉴;安庆与通商口岸武汉和南京相邻,便于与外商打交道等等。也有不少同学旗帜鲜明地表示不会,其理由是:当时安庆处在封建制度统治下,投资办厂阻碍重重;从外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困难多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的购买力有限;内陆地区,老百姓思想保守,商品意识淡薄;对政局动荡和战祸不断的国情担心。我心中窃喜,因为无论哪种答案,都证明我这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课程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也为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非常必要。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想,激活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在就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课将注入勃勃生机,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之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