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策略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05-20 13:50:01   点击数:

 

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策略
在当前的形式下,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动力的缺失,如“家长让我学我就学,反正我学不会” “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都学习,我也学习”,但是学习的效率不高,这部分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到无所谓。
一、学习动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力是开启孩子成长发动机的金钥匙”,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是学生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的总和,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它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学习动机、欲求水准、考试积极性、考试焦虑、学习热情和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二、农村中学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与根源
学习动力指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促进学习行为持续向上的力量。学习动力足的孩子,积极、自信、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动力不足的孩子则相反,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农村中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有如下的主要表现:
1、逃避学习活动,尤其是课堂听课
他们不愿上课,感觉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大量时间,去上网、搞娱乐活动。
2、过度焦虑,每天生活在担忧之中
这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还看中自己的学业成绩,生怕学习成绩不好丢面子。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担心自己的成绩在同学们面前不好丢人,没有面子。二是回家没有办法向自己的家长交代,害怕挨打受气。
3、学习目标具有不确定性
这部分学生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样的学生缺少必要性的唤醒水平和认知反应,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懒于做作业,不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若问起现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常常会一时答不上来,或者说没有想过,从来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二是学习目标的不稳定性。他们对自己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缺乏认知,制订的目标或高或低,又常常因为自身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外界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停地更改着自己的学习目标。
4、没有看重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努力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养成的学习品质等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因素。而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很少甚至不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中,这部分学生经常游离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之外,没有与同学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同时参与课堂的学习机会就更少了,并且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反思。如: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只是一味的跟同学抄写,并没有反思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每一个步骤根据的是什么法则,哪一个步骤容易出错,错在什么地方等等。
5、被动学习,不讲究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
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给我记什么我就记什么,同学写什么作业我就跟着写什么作业,同学们背诵古诗我就背诵古诗,没有想到我这样做是否有效,对自己是否有进步,或者自己可以有别的方法可以学得更好。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也就丧失了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中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原因
时下,在农村已经有了一种习惯,部分学生读完初中就到外面去找工作,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家长看他们上高中考大学无望。至于为什么读完初中,大多数家长及学生都有一种思想,小学毕业后就出外面找工作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年龄太小没有办法办理身份证,同时工厂也是不敢接纳,而读完初中后学生的年龄也是基本上能办理身份证。另一个是就业问题,读完初中后要报读高中或者技校对一个家庭经济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况且毕业后找工作也是一个费心的事,急功近利的家长一般都赞成孩子直接由初中毕业后找工作。第三就是外出务工回来的小青年对学生的误导,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一个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与学生每个月家长给的零花钱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极具诱惑力。所以,学生的思想就是等待初中三年时间的结束,而不是用功学习。乡镇网吧的出现,也对部分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家庭原因
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在农村就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就形成了隔代教育,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对他们有益或有害。而父母亲在外工作也是很少打电话回家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留下了空白,第二方面,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受过中等或高等的教育。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包括学习态度,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然而部分家长的急切心理及其专业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三,农村学生的幼儿教育处于低下等水平。尽管目前幼儿教育基本普及,但对于已经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当时的幼儿教育缺乏,这使他们的各种习惯以及学习方式与城市同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别。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方面。一旦学生有了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动力也随之缺失。
3、学校原因
其一在农村的小学,很多学校都有超编缺老师的现象。一个班级有50个以上的学生是常有的事,教师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其二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不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且初中课程比小学课程一下子增多了好多个科目,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方法,感到困难重重,压力增大,随之失去了学习动力。其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单调。按常理来说,遇到问题时,应该上网、到阅览室、参加实践,他们不能,计算机少不允许、阅览室图书室不开放、更不能走出校门,那样太危险。我认为正因为每天做着单一的、乏味的学习活动,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其四,在开足开齐课程方面。由于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农村中学的许多课程,象美术、音乐、劳动实践等课程只是排在课程表上,没有具体落到实处。即使中招的音乐、美术考试也是临时突击一下,势必造成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4、教师原因
其一,教师的课堂霸权太重。目前课堂教学中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课堂交往的前提本应是平等、对称的,但在实际课堂交往中,教师常处于霸权地位,总是以长者、权威、榜样等身份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学生,在这种前提下,课堂交往很容易演变为独裁,师生关系成了“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教师把话语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向学生提问时,教师的心中已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或对学生的发言不理不睬转向其他的交往对象。话语霸权会让学生产生“猜”的心理,猜测教师所要的答案,进而导致学生不再有积极的思考。其二。在教学工具的使用方面。教师使用最多的是投影仪,其次是幻灯机,而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则很少,而且多是在上公开课时使用,但教师们普遍对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教师们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热情也很高。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定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乃至日渐消退。其三,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教师的压力来自:一方面在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形势下,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第二方面来自于社会传统观念。“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似乎本来应该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全部都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另外,社会各界对教师评价标准过高,教师难以达到。教师的工作会受到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方方面面的评价,评价者的众多,必然带来评价标准的多样,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第三,学校的制度缺少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本次调查显示,所在学校从来没有把教师解压当作问题来认真对待。第四,。教师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这么大的压力,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二)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父母、老师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教师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我们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访或者家长来到学校,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而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可以利用书信形式沟通、班会时沟通、课间活动沟通等等。树立学生的学习思想,明确人生价值,明确学习目的。当然,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制订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实效性。要具体、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让学生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累积每一步,很快就会看到你的远大理想在向你招手了。
(四)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学习方法不当将会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例如: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对学习进行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课堂是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自主可言。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学校要把阅览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科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从而爱上学习。
(五)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给学生信心。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科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六)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这部分学生的提问采取由易到难的思路,对答对的给予表扬,答不对的进行适当引导,直到答对为止,作业布置也是由易到难,量也是由少到多。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体验到在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学习信心自然得到增强,最终达到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苏霍姆林期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他还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这里有必要捎带说说学生学习活动中兴趣与成功的关系。人们往往以为,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我们认为,这只是两者关系的一个侧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侧面是:成功滋育兴趣,成功促成兴趣。事实表明:兴致勃勃地投入一种学习,但几经辛劳,终无所得,结果只能是望而生畏,兴味索然。可以这样说,没有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成功体验,便没有兴趣,兴趣要以成功作为支柱;而成功要以兴趣来催化,当兴趣形成,它又会促使人兴味盎然,殚精竭力地去从事活动,有力地推动活动的成功。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教学生和使学生获得发展从而养成“追求成功”的学习行为模式最佳方法,就是以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育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
(七)不要垂头丧气,常常微笑面对生活
没有信心的入,经常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雄心勃勃的人,眼睛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增强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的事,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和力量的产物。当你逐渐养成了经常微笑的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一起感受快乐,并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一起分享。人的姿势与人的内心体验是相适应的,姿势的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可以相互促进。一个人越有信心,越有力量便昂首挺胸。一个人越没有力量,越自卑就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学会自然的昂首挺胸就会逐步树立信心,增强信心。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