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六个“度”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02-28 14:24:49 点击数: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六个“度”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氛围,对学生的回答,应与尊重、鼓励,这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去思考,去探究。
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二、提问次数要适度。
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怠。
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就像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通过疏导,开拓学生的思路。问题提得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前进。如果问题提得不当,则容易徒具形式,浪费时间,甚至走弯路。
三、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其次,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第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五、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
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要选准提问的角度。
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问,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因何在呢? 我以为就在于提问的角度不同。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总之,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六个度,就是“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