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9-02-28 14:21:46 点击数:
“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复习,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重复学习过去学过的教材。人类总是对新的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学习上,“喜新厌旧”可谓是学生面对复习课的一种普遍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幽默而无奈的感慨:“民间教育家断言,复习是学习之母。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位慈善的母亲变成了狠毒的后娘。”雪上加霜的是,每年的历史复习课往往伴随着最易犯困的春夏日午后,学生时常犯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兴致索然,无动于衷,课堂一片沉寂。如何提高学生复习课的兴趣和热情,打破复习课难上、效率低下的怪圈,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是很多老师们心头的结。笔者以为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跃动起来,作为老师就要首先让复习课生动起来,生动的课堂是通往高效的通关阶梯。那么,该如何营造一节生动的复习课呢?
一、 精心设疑激趣,生动的课堂要有“疑”。
在复习中,广大老师们在一轮复习中往往以教材为抓手梳理基础知识。教材知识点的回顾和梳理是中考复习最基础的奠基工程,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的阶段,万里长征第一步,不能让这些“小红军”们刚起步就掉队。笔者在从教中看到一轮复习的常见现象是老师们在复习课上简单机械的重复陈述旧知识,有些老师上复习课很少备课甚至不备课,直接把过去上新课时讲授过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等所谓“干货”重复读一遍。殊不知,老师苦口婆心的在上面讲,下面又有多少孩子能耐心长久的听进去这些“干货”呢。这样的炒冷饭不仅使得老师们对复习课感到倦怠,面对讲台下心不在焉的学生,丝毫无职业成就感;更是把学生初中三年里卯足的最后一股拼搏冲劲不知不觉消耗了,在沉闷乏味的一轮复习中就消磨了孩子们后续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1]思考有助于抓住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要思考则要先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牛顿看到苹果掉下产生好奇和困惑,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开的水壶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因此,应对一轮复习中平铺直叙的传统讲授带来的弊端的良好对策是:高效的复习课应避开单调讲述,巧妙设疑,打破沉闷。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答疑解惑、深入学习的动机。课堂上制造未知和疑问,精心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那个隐形开关,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设疑是教师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下面结合案例分析说明。
【案例1】: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在复习本课时,抛出问题:汉武帝登基后,忧心忡忡,中央政府面临很多问题。地方诸侯王势力过大,令武帝时刻感到自己皇位受到诸侯威胁,请问他该怎么解决?面对社会上人心思想涣散,议论朝野,他是怎么聚拢人心、树立忠君思想的?地方富商富可敌国,威胁朝廷收入,如何解决?......从中,你能发现封建统治者集权的一些“套路”规律吗?
若老师复习时照着书本或笔记一一陈述大一统的原因123条、措施123条,效果可想而知: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学生会觉得书上都有,考试时翻书就行了,听不听都无所谓;学习热情稍高的学生往往也容易因只有耳朵参与课堂、没有思考而分心走神;另外,对没有经过充分思考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持久深刻的。在案例1的问题情境里含盖了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加强大一统的原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把握了本课的主干知识点。通过几个简单概括性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眼耳脑并用,在思考中不自觉的集中了注意力,也有利于加深所记忆的知识点在大脑皮层里的印象。
【案例2】: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整合概括教材之后,我提出了问题:本课只讲了6个字:一人、一路、一府。你知道分别指什么吗?这三件事在汉朝纷繁的历史中影响深远,它们各有何影响?
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西域都护府三个历史事件浓缩为6个字,释放出一种信号:本课复习任务很轻松,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通过问题搭建桥梁,将课堂的主体权转交给学生,由他们去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找到对应的事件,并思考其历史作用,将原本繁琐的一课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化解了,课堂氛围自然在问题中动起来了。
【案例3】: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犯了错误,没有及时交作业,语文老师的反应是以班级公约严肃惩罚;数学老师则表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觉得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分别是哪个学派的代表?如果英语老师是儒家代表,你觉得他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作为班主任的历史老师,为了规范班级纪律,营建良好学风,你觉得班主任可能会采用哪家思想治理班级?分别说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小见大,活学活用,考查和加强学生对各个学派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在问题中增强了复习课的趣味性,轻松的学习氛围往往事半功倍。
好的课堂不是展示,而是引导。问题是引导学生前行探索的动力和指向标。设疑的技巧方式多种多样,综合上述案例,复习课的设疑与新课的全面细致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效率,帮助学生把握整体脉络和重点,应尽可能具有概括性和突出重点,同时问题具有一定的延伸和提高。此外,问题的设置除了要能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也要有梯度和层次性,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兼顾全局,设置一些基础性问题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二、注重专题整合,生动的课堂要有“变”。
经过系统、全面的一轮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仅是对知识的“点”的掌握。“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专题整合就是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和串联成“线”。[2]“真理的知识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只有抓住这些交接点,才能在认识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1]专题整合复习变了一种角度和方式去看旧知识,打破了上新课的编年体或国别体惯例,对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做新的编排组合,窜点为线,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跳脱出局部看全局,形成正确全面的历史理解。
【案例4】以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为例,可整合成以下几条知识“线”:
1、古代政治方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西汉、北宋、元、明、清各朝代具体措施略);
2、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演变(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例谈中考复习策略 3、古代的中外交往(汉丝绸之路 唐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例谈中考复习策略“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例谈中考复习策略“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例谈中考复习策略“动”起来,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例谈中考复习策略 宋市舶司的设置 元马可波罗来华 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清朝闭关锁国等);
4、古代民族关系和民族交融(历代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交融);
5、古代经济发展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
通过打破朝代编年体惯例,将整个古代史按上述政治、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单线重新梳理,提炼重点,串联成线,最后全方位总结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总体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儒家为主、儒道互补的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外交趋势等等,并由此得出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从细节到整体,由表象到本质,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史。
不破不立,打破旧的体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变换一个维度去看问题。旧酒换成新瓶装,有变化的课堂,更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历史联系现实,生动的历史课堂要有“活”。
历史向来不是与现实脱轨的一潭死水,历史与现实紧密相通,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之一就是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纵观近年中考趋势,引入时事热点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运用也成中考趋势,因此,历史课既不能少了历史味,也要有“活”水引进。诚然,复习课难“活”,若能让复习课“活”起来,定然是一节精彩生动的复习课。
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随处可见,随手拈来。例如,通过现在方便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电影电视、风俗民情、时事新闻、生活日常等呈现到课堂里,这些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案例5】以复习八年级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专题为例。
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介绍了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的召开及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实事新闻,通过中国强大的朋友圈和引领作用,展现了我国如今的大国风采。学生看完感慨不已,为祖国的强大感到由衷的自豪,充分体会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了家国情怀的爱国教育。
【案例6】: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青铜器和甲骨文》。
我在复习这课时提前准备了一些青铜器工艺品模型,当讲到青铜器时,拿出这些实物模型,学生的眼睛顿时闪起了星星般的亮光,原来课堂上就能见到“活”历史呀,历史不是书本上几千年前触不到摸不着的远方,历史就在眼前。这节课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带着这样鲜活的“历史”进课堂,收获到了轻松高效的一节课。
【案例7】:在复习八年级下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革时,我将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老农民》中建国后农民参与土改、大炼钢、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的相关情节精心截取,借助影视资料,情景再现了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一些原本与我们现今农村面貌大相径庭、难以想象的时代背景直观生动展示在眼前,学生看的津津有味,理解起来也更深刻。类似的还有电视剧《走向共和》、《大宅门》、系列电影《大决战》、《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视也较多的反映了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很好的课堂素材。只要老师在平常生活中注意留心,愿意花心思去截选,历史课鲜活起来并不难。
笔者以为,复习课生动方能高效,生动的基础是要有疑有趣;生动不是肤浅,不是一成不变,专题复习改变视角,挖掘历史深度,这样的生动课堂有料更有效;生动的历史复习课同样离不开生气和活力,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复习课上老师的角色如同导游,带领着学生去观一处已经游历过的景,学生似游客,景未观心已疲,巧妙设疑,有疑方有趣;整合专题是带着游客走出旧路,另辟蹊径,登上高台,山依旧、水依旧,换了一个角度看,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或是一览众山小;融入现实,则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纵是故地重游,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