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历史课的精彩导入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8-03-15 13:48:58   点击数:

历史课的精彩导入
导语犹如一首乐曲的“引子”或一出戏剧的“序幕”那样,能够起到交代背景、渗透主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同时,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度以适应学习新课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的需要,最终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历史教学亦然。现就历史课中的几种导入技能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朋友。
一、以旧导新
这是一种由旧知推求新知,即从已知求未知的导入方法。它可由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入活动,也可由教师用讲述法总结旧知识而导入新课。例如,教师:“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6月。在战争的第一年,解放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通过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因此,战争进入第二年时,敌我双方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变化,使我军有条件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外线作战,解放一些城市,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现在我们来学习‘挺进大别山’这一课。”上述采用了讲述法导入,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思索。由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抓住这种联系进行导入,就可以使新旧知识衔接得十分自然、贴切。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也为接受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此外,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并没有存在因果关系,但通过联想、对比之后,也可将这种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导入新课。
二、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就是不借用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维重视并产生认知需要和学习期待,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技能。其方法有:通过交代新课学习内容、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从课题出发,开宗明义地由课题内涵导入。如《人类迈进“电气时代”》一课,教师如能从解释“电气时代”这一概念破题导入新课,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课题”常常是全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历史内容的基本线索。对于那些内容极为复杂,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课,采取这种破题式的导入方法是特别有效的。
三、故事导入
 “故事”,这里是指有史可据的具有真实性的历史故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饶有趣味的、娓娓动听的故事,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恰当的导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轨迹,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早已为学生所熟悉的许多成语故事,就是导入的好材料。如用“纸上谈兵”导入“长平之战”,用“三顾茅庐”导入“赤壁之战”……上述的成语故事虽为学生所熟知,但其来源大多数学生却未必知晓。故利用成语导入,颇具新鲜感,可使学生迅速地产生求知欲望。
四、直观导入
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物、模型、图表或看影视片段、幻灯片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它使学生有置身于历史过程之感,会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从一幅图或一件文物导入,由点及面、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符合中学生认知的思维路线,易激起兴趣,故此种导入效果也极其理想。如教学“美国内战”,可先向学生展示一面美国国旗,从介绍说明旗上图案的含义导入。导语是:“同学们,这是一面美国小型的国旗。旗上有50颗星星,代表今天美国拥有50个州。旗上有13条红白相间的横线,是代表着美国刚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时的13个殖民地。以后美国每扩大一个州,就在旗上增加一颗星星,到了1898年才拥有今天50个州的领土。那么,美国领土怎么能从原来的13个州魔术般地变成50个州呢?我们学完‘美国内战’后,就能解开这个谜底了。”这样的导入,先以实物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步步引导渐入正题,十分贴切自然,也属于构思奇巧的一类导入了。
此外,学生所喜爱的歌曲、绘画、诗歌等,都是直观形象的艺术形式,也可作为导语的材料。
五、经验导入
所谓经验导入,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提问、讲解,以期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与新课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技能。如讲授“农作物引进新品种”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对甘薯、玉米都很熟悉。可是,你们知道甘薯又叫什么名称吗?你们知道甘薯和玉米是从哪里引进的吗?下面,我们将学习到这些知识。”中学生多少已积累了生活上的各种经验,但是,有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仅是肤浅的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从学生已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并作必要的点拨,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大大地缩短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历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
六、由“今”导“古”
即“以今寻古”导入法。它可用当今重大的纪念日、节日或事例(含新闻)等导入。“今”与“古”是有联系的。现代史与近代史联系最为密切,现代史中的许多现象就是近代史的发展和延续。用“今”导入,不仅给“古”赋予了时代感、现实感和亲切感,而且会从“古”中加深对“今”的了解。“今”与“古”紧密相连,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中还可悟出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带规律性的道理。如讲“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可以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导语是:“同学们,现在香港已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是怎样被英国‘租借’走的?我们学习了本课后,这个问题就水落石出了。”这样的导入,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和现实中“活”的知识相联系,做到思维与古今历史同步,延伸或追溯根源,就能成为启人心扉的导入。
七、设疑、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以认知的冲突方式设疑,构成悬念的导入方法。教师若能创造性地驾驭教材,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开讲时创设悬念、适当置疑,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愿闻其详”。教师抓住这个最佳的导入时机,往下滔滔不绝地讲课,及至问题讲完,学生的疑惑、悬念、矛盾消除了,师生的心理都得到满足和平衡,一堂好课便完成了。因此,设疑、悬念导入,通常在新知识还不能为学生所感知、所理解之时,会获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可以先用图片让学生看被焚毁后的圆明园惨象,再让学生看该园林被毁前富丽堂皇的景象图片,使学生产生惊讶、困惑之感,对圆明园的认识有了强烈的反差。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出:“当年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东方明珠’,是集中国皇家珍贵文物、珠宝和中西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它被焚毁,是我国一项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它是被谁焚毁的?被焚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这就是教师的导入技能。
以上提及的,只是历史课的几种导入方式。实际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导入技能也应当五彩缤纷。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他们迅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之,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导入技能,非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振奋教师的自信心,使历史课熠熠闪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十五分钟,莫忘导入。愿大家以此共勉。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