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7-08-25 07:51:09 点击数: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是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那么我们历史教学就是要追求效果、效率。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关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值得商榷了。
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今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浓墨重彩的核心问题。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是真实的。影响真实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体验谈谈关于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
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潜藏着厚重、深刻与哲理,其鲜活的学科知识本应该让历史课堂成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能够引起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历史课堂大多没有形成这样的“磁场”,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贫乏,人文精神退化,怯于思考历史和叩问心灵的现象。在一些课堂热闹的表象下面,真正宝贵的东西却与我们擦肩而过,它就是本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灵魂:思想,而医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让思想的礼花纵情绽放历史课堂。
思想是历史课堂的筋骨,思想更是—种力量。当思想敏锐地走动时,历史会穿越时空,用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没有思想的历史课堂,不过是精神侏儒的训练场;只有一种思想和一个声音的课堂,说大些也不过是驯顺奴隶的加工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一样可悲。思想的塑造,是“立人”的核心;思想的进步,是社会真正进步的标志;思想的站立,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站立。有了这种理解,就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摈弃只有知识,没有思想的做法,让思想自然流畅,渗入课堂,形成对历史教育的真知灼见,让历史教育超越传统,拥抱现代文明,增强学生思想的人文内涵,坚持历史问题现实的反思与现实问题历史的反思,引导学生追求人的价值,从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对但丁的《神曲》的教学。若重复教材内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神曲》等等。这样讲总觉得与学生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没有直接关联。如果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就会发现但丁是第一个探索人类心灵的人。当无数的人匍匐在上帝的脚下丧失真实的人生价值与意义时,但丁却探求人的价值和意义,寻找通往人内心的“天堂”之路。他让代表着知识和理性的诗人维吉尔做向导引导他走出迷惘和苦难,让代表着爱和信仰的初恋女友贝德丽采指引他游历天国,提出了“知识”+“爱”=“天堂之路”的思想。600多年后,英国哲学家罗素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有知识的引领的生活”。这与但丁的认识何其相似,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维吉尔”和“贝德丽采”,引导我们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去思考个人价值和民族命运。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尤其在当前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下,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增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注重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由。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讨厌学生的超前插话,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生成的问题可能很多。所以要还历史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生机盎然。另外,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现,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开展探究性学习。
要相信学生,不要事事包办。根据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探究式学习一般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等。第三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工业革命》一课时就利用材料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材料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②恩格斯对英国进行的“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持何观点?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
③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请举出三例在本届博览会上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礼物”(机器产品)。你同意“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体验性学习。
学生要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获得快乐,必须让其参与到学习过程来,亲身体验历史。进行体验性学习,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记者采访、观看视频、小品表演、参与辩论等等
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而要做到这点,一是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二是问题要引人入胜,要启而有法。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重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人格魅力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其实都对学生有影响。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机智,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实现课堂优质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魅力来自实力,腹有诗书才能气自华。作为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览群书,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在实际教学中如没有必要的教育理论支撑,教学中表现出了很大程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被动性。而易中天教授讲座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二是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胜任力。尤其要追踪史学动态与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叫。”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事实上,了解历史的最好办法仍是语言和文字。通过语言,让许多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以俘虏学生的心,拉近了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何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高。
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积极主动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加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1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10次重复。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确实,如果人们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那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可见,反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鲜活的素材,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当然要写好教学后记,必须注意五个方面:及时性,要趁热打铁;恒久性,要锲而不舍;简约性,要言简意赅;探究性;要格物致知;上升性,要历练升华。
二是教师通过书写教育案例来进行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生动故事,但它又不是简单的记录故事,还要对故事进行精彩的点评,典型的教育案例,均源于对已发生故事的反思。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典型经历的机会,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是教师理性的反思,使教师更能登高望远,把握好历史课堂教育的方向。三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性教学反思。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主要行为方式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这里讲的主要是同伴互助,即通过教研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之间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积极反思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