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7-03-16 13:14:14 点击数: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它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些个人的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四点:
1.指向作用
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和思续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会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指向到教师身上,指向到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
2.激发作用
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的兴趣。恰如其分,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新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3.消疑作用
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友好感。这是因为好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凑感,因而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消除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和敬佩感。
4.铺垫作用
好的导入能为全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1.导入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导入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第一要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而设计,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脱钩;第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2.导入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导入要新颖。新颖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导入要简洁。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呢,其实方法很多,也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的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式导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导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三、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做多余的渲染,一开始就概略的讲述新课的内容,学习的目的等,其特点是简洁明快,针对性强。如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1991年苏联解体,以两极格局为特征的世界政治格局不复存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将如何发展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复习导入法
这是中学历史教师采用的最普遍的课堂导入方式,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一般采用复习提问,练习或作业诊断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新知”。例如在讲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复习提问(1)生活在唐朝时的回纥、吐蕃、靺鞨、南诏是现在的哪些民族的祖先?(2)归纳总结一下唐玄宗时对各个少数民族的册封情况。学生回答完后师导入:隋唐时期不仅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中国与邻邦的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这样自然的导入新课。
3.故事导入法
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中学历史上的故事不胜枚举,如讲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将学到这些内容。又如《春秋战国的纷争》可以用“烽火戏诸侯”导入;《大变革的时代》可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导入,等等。
4.歌曲导入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歌曲或者让学生唱歌曲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高效的心理投入,并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种导入法一般由教师准备好录音带、音频或视频。如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可以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接着教师提问:这首歌曲赞扬的是谁?歌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邓小平,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此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在讲《难忘九一八》一课前,可以先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教学情境,悲愤沉重的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回了那耻辱的岁月,如泣如诉的呼喊激发了学生了解事件的欲望。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什么情况?它唱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5.节日导入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特殊的日子,用这些日子作为导入语,在教学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5月4日和7月1日导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学习,用8月1日导入《南昌起义》的学习,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导入《鸦片战争》的学习,当然世界史上也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如7月4日美国独立日来导入《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用7月14日来导入《法国大革命》的学习等等。
6.悬念导入法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直截了当往往收效不大,不如欲擒故纵,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可以这样导入:“1980年5月17日,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在晴空中低垂,气氛格外肃穆。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代表一万多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在这里隆重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刘少奇原是国家主席,1969年11月12日逝世,为什么十年后才为他开追悼会呢?”(产生悬念)这样一来就抓住学生的思绪,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寻找答案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并使学生最终得到释疑。当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思维敏捷,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悬念导入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7.地图导入法
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左图右史”之说,地图直观形象,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采用地图导入新课易于理解,与学习新知识联系密切,过渡自然,而且可有效的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历史学习情境。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八年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可以挂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指图让同学回答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样学生就能够建立起有关长征的空间地域的概念。
8.设问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教师在导课时把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诉大家,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在讲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可以这样导入: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回答后老师接着设问:除了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外,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此时师略微停顿一下)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9.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含义隽永。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还能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如讲到八年级上《收复新疆》一课时可用“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裁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可用毛泽东《长征》一诗导入新课。
10.漫画导入法
巧用漫画导入,有助于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寓教于“画”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等手法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先展示一幅或几幅生动有趣而又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的漫画,能够提起学生的兴奋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问题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乐于接受新的知识,起到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时,可以用“大跃进”时的一些壁画,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画上的一些文字,如:“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等等然后师接着问:“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情况呢?”学生急于了解真相,很快就能带领学生走进新课。又如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漫画在《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的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等等,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教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让其思考,接着自然的引入新课。
11.时政热点导入法
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而时政热点本身就同某些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在讲解新课时,如果我们善于抓住时政热点素材,就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使遥远的历史场面拉近距离,例如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时,我没有直接导入新课,而是先给同学们读一则消息:“…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遭到周边国家的反对,日本的民众也对此忧心忡忡。”紧接着,我向同学们解释:“靖国神社是供奉战犯的庙宇,而这些战犯正是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略者。”同学们神情肃然,这时我又补充一些细节,同样也是时政素材:“…日本否认对亚洲的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对亚洲的掠夺,否认‘慰安妇’等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变天帐。”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我们有责任让这段历史公明天下,让世界人民了解真相。这样就可以自然的导入新课。
除了以上的几种导课方法外,还有多媒体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比较归纳导入法、讨论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等。
总之,导课是一门艺术,因人因事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机械地、固定地使用其中某一种,还要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的选择恰当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关键是在于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起始环节,感知历史、走进历史,为历史教学活动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