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7-03-15 09:55:29 点击数:
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
通过对历史新课标的再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 , 认真比较新旧课程 , 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 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 , 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 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 新的历史课程理念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面对新教材 , 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 我将以自己的历史教学为例谈谈不成熟的见解。
一、通过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新教材有一个问题如下:《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最后,通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通过这种讨论,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这类题目应该怎样分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新教材《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节中,在讲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时。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采用了一个小制作,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再比一比谁做的最好。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记住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且还领会到了古人的无穷智慧和对人类的贡献。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活动课《寻找历史》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的图片,在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