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让教师成就自己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6-09-19 09:13:29 点击数:
写作:让教师成就自己
在现实中,不少教师对教师写作抱有种种误解,进而远离了教师写作。其实,教师写作对自身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对教师写作有准确的认识:写作是教师成就自己的有效途径。
一、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正确定位写作与发表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总能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不会写”“写不好”呢?这一方面固然是有些老师的自谦之辞,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一些老师对教师写作与发表的关系认识不准确所致。我们老师在写作伊始,往往会不自觉地以公开刊物发表的高质量的文章作为标杆进行自我衡量。这种自我衡量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有两个:一是自己写的东西实在没有办法跟这些正式刊物发表的文章比;二是自己写的东西看来是没有机会得以发表的。既然写得不好,既然写了也不能发表,为什么还要写呢?于是,有些老师便藉此而心安理得地远离了写作。
其实,对教师写作而言,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以发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写作。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成长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信心。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以发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写作,结果往往会严重挫伤自己写作的积极性。这种让别人的“光环”来影响甚至否定自己的努力的行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与此相应的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也不宜把发表作为教师写作的目的。如果我们把写作的目的过分功利地定位在发表上,那写作动力的丧失就是迟早的事了。因为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发表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我们应把教师写作作为一种教师自我积累、自我整理的基本方式,也是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发表只是教师写作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教师写作的目的所在,绝不能本末倒置。
二、走出“埋头拉车”的误区,正确定位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说到写作,自然不能不谈阅读。写作和阅读本应是一对孪生姐妹。但有调查显示,我们老师的阅读状况是非常不容乐观的。有些老师说自己“没东西好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教师阅读的匮乏:没东西好写的背后,是教师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是因为教师只顾“埋头拉车”, “只缘身在此山中”,跳不出来,高度不够。而高度不够的背后,可能就是教师受阅读匮乏的制约所导致的视野不够开阔、理论水平有限了。
高水平的教师写作,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阅读。阅读是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提高,一种输入;写作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但却是一种输出。没有输入,何谈输出?教师通过高质量的阅读,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敏锐自己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写出各种见解独到的高质量文章来。简单地说,就是阅读越多,看到、想到的问题也会越多、越深刻,这也是解决教师“没什么东西好写”这一问题的根本之举。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其实,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史,何尝不是他的阅读史呢?
三、走出“云端跳舞”的误区,正确定位写作与工作的关系
有些老师觉得,写作是“云端跳舞”的事情,而教师的工作更需要“贴地而行”。这实际上是割裂了教师写作和工作的关系,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了。其实,教师写作就是教师记录、思考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的过程。
首先,从教师写作内容看。教师写作虽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但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我觉得至少可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日记类写作,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等;二是工作剖析类写作,如教育案例、教学课例等;三是工作反思类写作,如经验总结、随笔感悟等;四是工作研究类写作,如教育教学论文、各类研究报告等。但不管哪一类,教师写作的对象指向是一致的,都是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的。教师写作绝不是脱离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观“创作”,而只能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延伸和提炼。与其说文章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文章是“做”出来的:只有做得精彩,想得深刻,才有可能写得漂亮!
其次,从教师写作的目的和作用看。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但要追求“教好”,而且还要追求“教得更好”,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教师写作恰恰就是一种“叙述性学习”,通过教师写作,不但能直接增进教师积累、带动教师自觉反思,更能强化教师的学术自觉、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总之,教师写作是教师改进工作、实现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的有效途径。
在对待写作的问题上,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写作和发表、写作和阅读、写作和工作的关系。只有这样,写作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和职业习惯;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