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课例式校本教研基本模式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6-09-12 09:41:54   点击数:

课例式校本教研基本模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借助教研组这样一个团队的平台,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思维互补;经验共享,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研究模式】总的来说就是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实践模式。
【基本流程】要实施主题性研讨活动,首先要确定好主题性“问题”:其次根据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什么理论;三是要制定好教研目标和活动方案;四是进行行动研究;五是观摩活动;六是学习研讨,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次生问题进行往复研讨。
即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流程一:【问题选择,确定主题】
(1)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来自于我们的现实,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我们平时有一个误区,先上课,然后从课中寻找问题,这样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先确立主题,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解决这一主题。
(2)主题不要太大,因为主题大了难以驾驭,主题越小越易研究,研究起来越具体越方便。我们要结合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从而形成我们真正的校本教研特色。
流程二:【学习理论,设计方案】
(1)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出一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材料,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
(2)接下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要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流程三:【观察课堂,研究课例】
(1)执教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观课教师根据各自的课堂观察视点,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课堂情境,以便深入研讨。
研究课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做课教师的自我反思。做课教师的说课,包括主题研究的目的的确定,内容设计、方式的选择、还有就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等。
第二阶段是观课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统计数据,找出差异,运用理论知识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开出初步的“处方”;
第三阶段是小组之间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主题展开平等研讨,深度会诊。就问题说事,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第四阶段是主持人归纳总结。这个课例研究可以在初步试教、改后在教再进行。当然,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也会生成新的问题。
流程四:【行为跟进,持续研究】
研讨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根据每位教师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后续衍生出的问题)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组建小组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总之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就是:
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员对整个教研活动作记录,进行整理,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的案例。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