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多元化研训行动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6-03-10 09:57:03 点击数:
校本多元化研训行动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均衡带来的不只是硬件设施上的增添,而是师资的优化。所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关怀人、造就人”为理念,开展教师校本多元化研训行动,逐步建立起集理念、实践、反思、重建为一体的教师培养系统,让教师成为最有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有效地激发老师主动、持久的发展动力,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鲜活的,灵动的,充满生命个性的变化,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确立三个理念,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理想趋向
通过校本研训,逐步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出现这样一种理想的趋向:①第一境界——思想升华。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为第一追求,以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为第一境界。②第一待遇—— 学习进修。以不断进修、终身学习为乐,以提供高层次的学习机会、高质量的进修机会作为学校第一待遇。③第一要务———激发内力。以追求卓越、不断进取来自勉,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作为第一要务。
二、建立两个机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系统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a.构建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共同性、进取性”为组织文化内涵,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骨干引领,分层培养、整体推进”为结构的校本培训系统。b.学校成立由校长亲任组长,“教学部”、“发展部”、“培训部”、“信息技术部”等部门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统整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全面规划学校师资发展工作,落实各管理层级人员及工作任务。
2、建立宽松、健康的调节机制。a.建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运行机制,开辟“阳光小屋”教师心理活动室,提供教师增进同伴交流,释放内心压力,调节自我情绪的组织环境。b.设计八大主题心理调节活动内容:有缘相识、教学生涯、我之魅力、走进智慧、人体拷贝、创意设计、你我同行、休闲情趣等;c.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娱乐、聚会、旅游等,放松情绪,调整心态,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减轻职业倦怠感;d.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引导教师在正确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探索职业人生、学会人际沟通艺术、提高合作竞争魅力,重塑人格。
三、整合三大资源,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1、整合人力资源,促进外力资源在本校共享。a. 专家报告,开阔视界。如“现代教育理念、学校——精神家园、课程的今天与明天、教育的霞光、教师的天职”系列讲座,为教师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精神空间,促使教师对职业本质的认识。b.名师导航,拜师求艺。聘请上师大教授、特级教师和区教研人员担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导师,言传身教,迅速提高教师的教艺水平和个人修养。C.区域交流,资源共享。参加区域内外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合作伙伴活动,使外校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与我共享。
2、整合经验资源,促进内力资源在本校共享。a. 案例课题,教研活动。通过记述课堂教学案例和教育案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校本研训活动,反思教育行为,改进课程教学。b.学校沙龙,思想碰撞。每月一次教育沙龙,组织老师们就教育热点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思想交锋,激情碰撞,互相启迪。c. 搭台引荐,讲坛论坛。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让老师们在同行面前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通过推荐名师参加教学展示、登上学习讲坛、参加校际论坛,让优秀教师传播自己的经验,激起思想的火花。d. 催生成果,论文著作。通过推荐教师发表论文,帮助教师出版个人著作和校本教材,让老师们找到学术的感觉,产生创造的动力。e. 完善个人知识档案。形成有个性特色教师成长的记录册;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个人教育经验能够成为更多同事所共享,转变为教师群体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共同财富。
3、整合物力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功能,建立三库(培训信息库、学习资料库、图书阅览库),四网(用于教育教学的师生网、用于信息集散的校园网、用于学校专业化管理的系统网、用于继续教育的培训网),三中心(继续教育中心、教学研究中心、信息辐射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优势和实践场所,提供充实、完备的资源与设备支持,实现物力资源的共享。
四、实施四大工程,提供教师专业多层面发展培养梯队
1、师魂工程。“万业德为先”,促进师能多元发展师德是灵魂。
a、制定师德考评细则,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和管理。b、建立全员辅导员制度,所有教师都将担任学生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关于知识、学习、家庭、人生、社会方面问题的对话,在贴近学生、真情对话中融洽感情,让老师们找到心动的感觉,焕发育人的热情。C、开展有针对性的“铸师魂、树形象”系列活动,以体验感知的方式,让教师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受到启示、得到领悟、提升境界,最终改变行为。如 “教师忌言忌行”大讨论、“罗小教师自我形象设计”等。d、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五个一”的教育活动,致力于把教师道德的建设提高到一个“爱心、专心、诚心”的较高境界。e、开展10名党员10面红旗,抓典型树榜样活动,把教师应有的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美好形象树立起来。f、举办“教师个人铭言”征集大赛,把体验和感悟用个性化的铭言表达出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2、师能工程。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师资生态功能的根本体现和核心。作为一所基层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是最切合师资生态功能的教育实际的。为此,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专业报告式、课题引领式、微格训练式、案例剖析式、校际交流式、教育叙事式、网络共享式等校本研训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分析评价、活动指导、社会技能、专题研究、规划制定等10大从教能力。
3、希望工程。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我校35岁以下的教师34人,占全校教师的68%,抓好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奠定学校长盛不衰的根基。学校通过开展“希望之星”系列活动,“教学月擂台赛”、“教学明星”展示活动、“教育机智”的案例学习交流活动、“闵教杯”教育论坛活动,新老教师伙伴合作结对活动等多层次、多角度校本教研,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名师工程。名师育名生、建名校,没有名师无以言名校。为此,我校建立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名师工程,通过科学、合理、人文化的分级分层、有序实施推进,引导“名师”个体通过自主发展规划制订,在自我剖析、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以自身的经验、实践和智慧,转变专业生活方式,激活主动发展需求,落实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目标,丰富专业素养力度、广度和深度;同时名师个体研究与实践,又能作为专业引领,为教师群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示范与样板。
五、开展五项实践,形成充满活力的校本研训团队
1、解决问题团队
实践思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解决问题。
实践策略:a.归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大家认可的共性问题和必要解决的问题;b.针对问题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原因,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c.在实践中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如,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它是在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这一问题,我们以“主题式磨课研究”为载体,在 “生成问题→围绕问题的文献资料研究→设计第一次教案→教案研讨→第一次课堂实践验证→修订教案二次研讨→第二次课堂实践验证→再次修订教案第三次研讨→第三次课堂时间验证……”这一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简称:三课一反思)
2、互动教研团队
实践思路:深入学习——反思行为——互动交流
实践策略:打破纯学科组,采用立体交叉互动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a.班主任之间互动,共同探讨班集体建设,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b.年级组各学科教师互动,交流各自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减负增效”的经验;c.备课组之间的互动,针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研讨体验团队
实践思路:自主研究——组内研究——集体研讨
实践策略:a.自主研究,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理性思维和教学经验,
不断充实教师个人经验资源和研究成长档案;b组内研究,组长做好课改研究记录,每次研讨提前订出主题,并确定好下次研究目标;c.集体研讨,即时组织教师总结课改成果,明确课改研究方向,做好阶段性成果总结与展示工作。
4、专家引领团队
实践思路:摸底—提出问题—讲座—实践操作——点评—改进教学实践策略:a.适时请专家为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再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点评,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如,学校每学期举行教学月活动,请区研训员来校听课、评课,把脉诊断,提出教改建议;b.开展师徒结队、拜师学艺、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的引领活动,为教师提供理论、课堂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究的指导。如:我们在上师大教授和区科研室专家的引领下,开展了以市级立项课题为引领,区、校三个层面二十多个项目的研究,从课题立项申报、过程实践探索、理性总结提炼到研究报告撰写,这些专家都亲临指导,这种针对困惑实践指导的方法使教师受益匪浅,给我们的研究活动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快更坚实。
5、特长教师团队
实践思路:对照标准—申报—学习交流—履行职责——考核评定实践策略:
a.根据学校制定的有特长、个性化教师的岗位任用和分配奖励制度的标准,对职责履行和特长发挥,实际成效,由本人或者组内提出申报; b.在班组、学校交流、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给予评定落实享受待遇。如我校现有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9名,具有学科教学特色的校级骨干教师15名,均是教师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看到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前景,看到自身价值实现,主动提出申报,学校经过民主推荐评议给予评定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