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妙用数字归纳总结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5-11-18 08:21:50   点击数:

妙用数字归纳总结
历史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内容包括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是有内在密切联系的整体,但表现在课文中则是分散的、孤立的。如何把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孤立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以及培养他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是历史课程学习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归纳法(或称归类法)这一实用又高效的方法,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用数字1-10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借鉴和探讨。
一项工程:
都江堰是本书中一项单独提到的工程。课文主要讲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地点,修建人及其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两种宗教:
两种宗教指佛教和道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古印度,是外来宗教。而道教是本土宗教,要了解创始人和教主。佛教和道教的还区别在教义主张上以及统治者对它们的不同态度上。
三个人物: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中有三位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帝王,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其事迹及其评价是复习的重点。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有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讲秦建立的时间、秦朝的疆域四至以及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几项措施;修筑长城反击匈奴,通过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兴修灵渠开发南疆;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对秦始皇的评价要全面、客观。上文所列他的主要事迹中,后两项不利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但其余内容都显示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汉武帝的大一统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政治方面,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方面,听从董仲舒的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家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经济方面,收归地方的盐铁经营权、统一铸五铢钱,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军事方面,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取得漠北战役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主要作为是迁都洛阳和实行鲜卑汉化的六项改革。
四项制度:
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社会的四种重要制度。禅让制,既“公天下”,代表是尧传舜,舜传禹;世袭制,既“家天下”。世袭制的开创者启,他在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分封制,分封也称封建,即封疆建土,但西周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央集权制,包括中央的三公制度和地方的郡县制,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五个民族:
本册讲到了五个重要的民族,这就是魏晋之际被称这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主要了解匈奴、鲜卑、氐族建立的政权及其首领和它们与中原民族的关系,即匈奴与汉和西晋、氐族与东晋、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胡”指外来,是相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的。五胡民族都是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南下直接促使中原王朝和中原人口南迁,间接的促进了南方开发。他们和汉族文化的双向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六项事件:
本册书中,共出现因做过某件事而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及其事件六项,和书本内容对应,补充总结如下。
1.齐晋称霸晋。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是齐国国富兵强、日后称霸的主要原因。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癸丘召集诸侯会盟,周一辈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成为中原新霸主。齐桓公晋文公通过会盟称霸的方式是为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主要方式。
2.盘庚迁殷。盘庚是商朝有名的君主,他将商朝的都城从亳迁到殷。
3.商鞅变法。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守旧的贵族迫害而死,但变法的内容一直被继承下来,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除了商鞅本人的才智和秦孝公的支持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4.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建立过张楚政权,最后失败。推翻秦朝政权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5.张骞出使西域。首先了解西域的概念及产生的时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尤其是第一次,前后共经十余年,也没有完成最初的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的愿望。但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国家的来往,致使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后,西汉商人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6.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胡汉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七幅图表:
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图有三幅,它们是1.战国形势图,2.丝绸之路图,3.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幅图可以结合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巩固。
另外,还可以将书中相似的内容总结成为表格,对比记忆。可以总结如下四张表格:
1.原始人类和农耕文化遗迹简表。主要总结我国境内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娒渡居民的有关内容,包括各时期人类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形体特点、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状态。
2.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简表。主要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个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学派的主张和成就,包括每个学派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著作或言论、思想观点。另外,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他的思想除儒家思想外还有教育思想。
3.三国简表。了解三国,除了“十个朝代”里总结的建国时间、建立人、都城外还要了解三个国家的户数、人口、兵力和经济特点等内容。
4.中国文化科技艺术成就简表。主要总结从三皇五帝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成就,列出这些成就的出现时期、人物、类别、过程内容特点及方法、地位和影响(没有的可以不写出)。内容有:传说时代的“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奍蚕缫丝,黄帝的部下伶伦发明乐谱、仓颉发明文字(些项内容涉及我国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屈原的文学成就,钟鼓之乐,扁鹊的医学成就。秦汉时期,秦代的雕塑艺术兵马俑,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张仲景的医学贡献,西汉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南朝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北朝贾思勰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以及北朝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结合的精品---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八个专题:
七年级上册学习了有一些到包括多个小问题的专题,下面简要说明八个专题。为了全面理解些内容,除了课文相应的内容外再做简单的补充。
1.氏族。氏族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聚居生活的主要方式。
2.青铜文明。所谓青铜文明,是对夏商西周文明也即奴隶社会的文明的总称,其主要成就是青铜器,也包括夏商西周的玉器、瓷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文明。
3.奴隶的悲惨生活。奴隶的生活极其悲惨,但却正是他们创造出了奴隶社会的文明,促进了中国历史的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迈进的巨大进步。
4.秦的暴政。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徭役繁重,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赋税繁重;刑法残酷;政治黑暗。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项起义的暴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5.铁器牛耕的应用。铁器和牛耕在我国开始使用和广泛推广的时间。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引发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导致封建地主和农民产生,促使改变上层建筑变革的变法顺势而生,在变法的促进和巩固之下,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6.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初皇帝们采用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结果,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上。
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黄河的治理和新型农具、操作方式的运用以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两汉时期,农作物分布可概括为:南稻北麦,黄河中下游地区桑麻。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汉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在丝织业冶铸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汉代商业的发达表现在东西二京的繁荣。
8.江南开发。南方的开发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表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典型模式,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南北拉据式的融合过程的产物。课文主要讲了南方开发的原因、成果和意义。
九次战争:
本册主要的战争有九次,它们是: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见P32),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见P64),漠北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战争要识记每次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过程和意义。在作战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成语。如在牧野之战中产生的前徒倒戈,在城濮之战中产生的“退避三舍”,在巨鹿之战中产生的“破釜沉舟”,在淝水之战中产生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在九次战争中,要特别留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并总结这些战例给我们的启示。它们是:巨鹿之战中项羽已少胜多,官渡之战中曹操已少胜多,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已少胜多,淝水之战中东晋已少胜多。
十个朝代:
本册共学习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开始至南北朝时期的诸多朝代,可以将这些朝代总结为10个。它们是1夏朝,2商朝,3西周,4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5秦,6汉(包括西汉、新朝和东汉),7三国,8西晋,9东晋,10南北朝。每个朝代都要识记建立时间、建国者和都城,了解开国者的故事,夏、商、西周三个朝代还要识记亡国者。在各朝建都方面,有六个朝代建都今南京,它们是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在洛阳建都的是东周、东汉、三国时期的魏国、西晋、北魏等五个朝代。
通过如上的方法对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饶有兴趣,复习效率显著提高。当然,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对某一学段的历史、专门史、某段分期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本文的旨趣也在于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看到对历史课程乃至其它课程进行更加有趣有效的总结。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