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让我们荡起历史的双桨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5-11-18 08:20:48   点击数:

让我们荡起历史的双桨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用语言的魅力吸引住学生
和谐优美的语言能够产生多大的魅力和吸引力,这是我们不能用文字所描述的,但我们却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位演员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一段故事,我们不仅会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被故事情节所感动。我们喜欢一位主持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主持风格更多的应该是被他的语言艺术所吸引。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如何使自己充当好这一角色,这就要充分靠我们的语言艺术,给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的去展现自我。我们可以利用轻柔的语音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用语速的快慢来创设情境,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作为老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历史学科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学生喜欢的特点之一。因为在我们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历史故事可以吸引他们。但我们只一味的利用这些历史故事吸引他们,恐怕很难达到长期让学生喜欢自己和历史课的目的。在讲述世界历史《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我在前置补偿时这样说道,我用了三句短语概括了一个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的历程,“梦幻巨人的春天、困境中的展望、希望的田园”,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缩影吗?其实我在前面已经提示学生是哪个国家,这三句短语其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成为我这节课的一个线索。在课堂中我们会经常用一些激励学生的话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一个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我随口用了一句社会上最流行“你太有才啦”,课堂立时活跃起来,那位学生也显得异常兴奋,整节课就因为我的这句诙谐的语言在轻松欢快中完成。历史课堂也就在你的语言魅力中“活”起来。
二、设计好开课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活跃中参与课堂教。比如:在讲《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般这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处理时比较简单,因为其间学生难理解的知识几乎是没有,在教师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时,学生学习起来恰恰是最无味的。这节教材共有三个方面,医学、纸的发明和算术,在进行前置补偿时给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其目的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让他们自由选择最想知道的内容,这样虽打破了教材设计的顺序,但整节课都在学生的意愿中去完成,老师也就成了这节课的服务者引导者。在讲述纸的发明时,我又让同学分别在木头和丝绸上书写,让他们亲身体验纸发明的优点。
在课堂中教师尽量做到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课堂已经在由“死”变“活”。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我们在讲课中会经常运用一些创设情境,各抒己见,比比高低,伸手试试等一些教学方法,但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只有我们把问题设置巧妙,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教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课时,我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为背景,把学生分成国民党和共产党两组去思考问题,当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会怎样对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用应该怎样去反抗国民党呢?在老师的语言气氛渲染下,学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尤其是那些充当共产党员的学生。在这两个问题回答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应该进行武装反抗发动起义。再引导学生要想进行武装反抗,我们必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建立军队。教师自然的就能叙述出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的整个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这次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自然也就得出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在讲述的基础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城市中的起义相继失败那么我们来思考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呢?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如何来发展自己的革命力量?如何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呢?从而中国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面对共产党的武装队伍不断壮大国民党又会怎样呢?逐步的导入到长征。整节课的问题设置的一环扣一环,学生听起来既有趣又紧张,学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跟着老师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五、用常知的故事把知识化难为易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经验体会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感悟知识。我们可以把教材中一些空洞的较难理解的历史知识用常知的故事或者把它们分解成小故事,在配以情景设置,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体会知识感悟知识的目的。这样我们把“虚”变“实”,课堂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在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城市改革中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对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让学生先了解国企的弊端,于是我在这里就用了一片纪实报道“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的事情,工人八点上班,九点走人,十点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当年青岛电冰箱厂就亏损147万”从而又再展示出原有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体制,让学生思考,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体制中,政府、企业、工人都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如何改革?把学生分成三组,一方为工人一方为厂长一方为政府代表,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分别思考对其他两方有什么建议和希望?这样就把国有企业如何迈向现代企业体制的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有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维;或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可能有时侯这些学生的回答会与教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时你一方面应鼓励他说出其理由,另一方面应充分肯定他的回答中哪怕是细微的正确之处。然后给他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一是有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氛围,在师生的积极问答中加强互信、互动。二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被承认和被尊重,尝到回答问题的甜头。这样才能使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全面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朱熹在《朱子全书.读书法》中曾这样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老师点拨中理解问题,在题组训练中巩固知识。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经常会用一些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以达到课堂达标的目的,除了我们通常所用的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构建,题组训练,历史辩论赛,学生自我提高等方法外,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成小游戏,让一位学生背对黑板,我在黑板上写出知识点,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提问,但问题中不能出现黑板中的内容,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个答案多种问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运用对抗赛的形式,把同学分成两组,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有时也才用老师提问,两组竞相回答。采用多种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已到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课堂气氛也会随之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桎梏学生思维的沉闷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虽“路漫漫兮”,但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努力寻求突破,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