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典教学案例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5-10-30 08:33:28 点击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典教学案例
一、一战历史背景
【导入新课】图片《费加罗报》(ppt)
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开启,人们不禁要回首过往,更要展望未来,祈求新纪元的和平与发展……也就是在一百年前,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人们,也怀着这种心情,聆听20世纪第二个10年元旦的钟声,生性乐观和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法国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文章:“20世纪带给我们的将是科学进入社会和私人生活,科学将赋予我们行为的准则。它将是一种光辉灿烂的前景,……我们希望哺育了我们的19世纪,把那愚蠢的仇恨、无意义的争斗和可笑的诽谤统统带走,抛进世纪的无底深渊。”多么美好的祝愿啊!那么,20世纪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有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政治的民主,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局部战争。(老师可以出示图片思想家、科学家、科技发明、工业博览会)(ppt)
师:20世纪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有史以来两次最大规模的血腥杀戮和残暴摧毁。1914年当人们还在感谢上帝给世界带来的和平天堂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却打破了这种平静,一场大战突然爆发,把整个世界带入了难以想象的地狱。那么这个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偶然事件是什么?战争为什么会最终爆发?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错综复杂的1914。
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列强的争夺和插手。
师:在矛盾错综复杂的巴尔干地区,危机与战争接连不断,在“多事之秋”收获了一捆捆干柴。当有一天一颗火星落在这堆干柴上,它引燃的就可能不再仅仅是一场地区性的战火了。1914年6月28日,随着两声枪响,引燃世界大战战火的那颗火星迸落在了布满干柴的巴尔干半岛上。它就是
生:萨拉热窝事件。
师:面对民族危机,19岁的普林西普刺杀了斐迪南大公,这是对战争狂人的惩罚,更是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一个警告。后人甚至在他行刺的路口刻下他的脚印,作为他的爱国行为的永恒纪念。但是,历史人物需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去评价,在今天的国际交往和政治生活中,我们要反对搞暗杀等非正常手段,要理性地爱国和抒发民族情感。
师:面对萨拉热窝这场刺杀事件,当时的欧洲政要是如何反应的呢?
(出示材料)(ppt)
材料一 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前塞首相赴奥匈使馆面交复照(几乎全部接受奥匈条件),以求和平解决。但奥匈帝国拒绝了一切和解的外交调停。
材料二 维也纳的主战派总参谋长康德拉·冯·盖曾道夫竭力主张立即动员军队;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大喊:“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消灭塞尔维亚人,就在现在。” 俄国外交大臣沙佐诺夫说:“俄国对于旨在侮辱塞尔维亚的言论不能无动于衷。”
材料三 各大国参战时间表(1914年)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总动员。
8月1日,法国实行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师:请问: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塞尔维亚要求和平解决,但帝国主义列强坚持用战争来解决,他们在十天时间里相继参战,说明他们蓄谋已久,求战若渴。
师:虽然塞尔维亚从民族的利益出发选择了和平解决,但求战若渴的帝国主义国家又怎能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巨大的战争车轮,沿着连锁反应的斜坡,滚向浩劫的深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就此爆发。
师:在当今的和平年代里,也会发生一些国际冲突,1998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中美南海撞击事件、2010年朝韩“天安号事件”等,今天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讨论和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如何应对突发的国际冲突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大屏幕出示)“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
过渡)各国统治者在积极军备竞赛的同时,也不时时机的大力宣扬自己的统治思想,为这种穷兵赎武制造舆论。(出示材料)(ppt)
【视角1:统治者的号召】
材料一: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 ——德国陆军元帅毛奇
材料二:对于全世界正在成为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的领地这一状况,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下来去了。 ——德国某泛德意志组织1912年决议
材料三:俄国的地主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者以保护“兄弟的斯拉夫人”为口号,要求俄国负起保护受到威胁的南部斯拉夫国家的责任。 ——齐世荣《精粹世界史》
师:从以上材料中总结统治者的思想导向是什么?
生:号召进行战争,宣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师:近代以来,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尤其是德国,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转,前面我们谈的都是国家首脑或外交官的事,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欧洲的普通民众们在干什么?
【视角2:人民的响应】(ppt)
材料一:“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二:德国总动员:“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这就是在运送德军去首都的火车上乱涂的字。这是1914年8月,天气睛好,部队的士气也很好。政府说过,战争会迅速结束。
材料三:法国总动员:这里也有乱涂的字,微笑。仅仅是巴黎-柏林之间令人振奋的旅行,圣诞前回家。新招募的士兵们从东站出发,“枪尖插着鲜花”。
师:此情此景反映了欧洲民众怎样的一种感情?
生:民众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战争狂热之中。
师:在统治阶级的煽动和民众的响应下,一时间,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成为一股潮流。那么什么是极端民族主义呢?
【概念提示】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概念。(ppt)
民族主义:体现为民族的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本民族的独立和强大。从本质上看应属于一个中性概念。根据思想内涵可分为正义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极端膨胀的民族主义,过于强调民族主义的极端性,强调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甚至是以侵犯别的民族的利益来壮大自己的利益。
师:通过概念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民族主义是天使也是魔鬼。极端民族主义会严重影响世界和平和社会稳定,是国际(国内)恐怖主义的最主要根源。而正义的民族主义则会推动历史的进步,比如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所以,我们只有正确的理解和抒发民族情感才能带来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二问:为什么会席卷世界?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发挥大家集体的力量来解决,我们分成三个组来探究——政治组、经济组、科技组,请每个小组从各自的角度去分析原因,也可借助资料(图片、音像或文字)来印证自己的结论。
【合作探究】揭秘——战争为什么会席卷世界?
(学生讨论并发言)(ppt)
经济组: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政治组: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也最终形成,世界被瓜分完毕,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出示《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
科技组: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物质和技术条件。(出示科技成果的图片)
(大屏幕打出结论)
师:刚才这三个小组的发言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大家的讨论结果,可以说大家的分析是很给力的。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世界已基本上连为一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成果,一方面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被大量运用于军事,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扩张性和危险性。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我们的身边仍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在战争与和平的纠结中,我们不仅要追问,怎样才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三问:怎样才能避免大战?
【战争与和平】我想说……(ppt)
威尔逊曾说:“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
拉宾曾说:“让我们的心为和平跳动,让我们的眼睛期待和平”
托尔斯泰曾说:“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
斯宾诺沙曾说 “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一种从精神的力量中产生出来的德性。”
我想说:
学生回答:(略)(教师升华总结)
(出示图片如科技、恐怖组织、地区冲突、国际合作等)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我们面临过严峻的考验,巴以、阿富汗、美伊战争的残酷、“9·11”的恐怖、海啸与地震的惊魂、中东和平的艰难;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我们迎来了科技飞跃和国际力量的和平努力,2001年非洲联盟成立、2003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金砖四国的崛起……
(结语)今天我们迎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理念面对未来的动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铸就未来的和平?最后我想用2010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时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图片胡锦涛接受《费加罗报》参访)(ppt)
“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开启,各国人民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各国应该以宽广胸怀和战略眼光,努力建设政治上互尊互信、经济上互利互补的新型国家关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21世纪一定会成为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纪。”
——2010年11月2日胡锦涛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时的发言
视角一:王储夫妇的爱情悲歌
材料一:王储夫妇的悲剧(ppt)
1914年6月28日,对奥匈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4年前的这一天,他和美丽的索菲美梦成真,结为夫妇。索菲贵为储妃,但由于低微的出身在宫廷里一直受到冷遇。当1914年结婚14周年纪念日来临时,这位多情的皇储决定带着索菲到6年前吞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去做一次特别访问,因为在那里,索菲可以受到与他同等的礼遇,即她在维也纳无法得到的皇室荣誉。斐迪南的目的是安慰一下颇为失意的妻子,谁料到,这一行竟是夫妻同赴黄泉路。
材料二:普林西普成为民族英雄(ppt)
以大公夫妇的生命为代价,普林西普成了塞尔维亚人的英雄。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大公夫妇的那座桥,被冠以他的名字,他的足迹也被嵌在人行道上。在面对足印的建筑物墙上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用金字刻着:“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于1914年6月28日圣维图斯节日开创了自由。”
师: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萨拉热窝事件?
生1:普林西普的行为是正义的,因为斐迪南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刺杀斐迪南是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扩张的警告。
生2:索菲很无辜的,她死的很冤枉。但她的死又是必然的,因为6月28日虽然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也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这一天的访问带着很明显的政治挑衅。她的死让我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又体会了他们爱情的悲壮。
生3:我知道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黑手党”的成员,这个团体常常使用暴力手段,以暴易暴,以血还血,他们要建立一个南斯拉夫联盟,所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剪除一切对他们的目标构成威胁的人。
师:斐迪南大公夫妇在一片仇恨的海洋里体验着彼此的爱情,并为他们的爱情唱出了凄凉的挽歌。普林西普仇恨的子弹是对战争狂人的惩罚,点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也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毁灭之神带到人间。
二、一战过程
视角一:王储夫妇的爱情悲歌
材料一:王储夫妇的悲剧(ppt)
1914年6月28日,对奥匈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4年前的这一天,他和美丽的索菲美梦成真,结为夫妇。索菲贵为储妃,但由于低微的出身在宫廷里一直受到冷遇。当1914年结婚14周年纪念日来临时,这位多情的皇储决定带着索菲到6年前吞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去做一次特别访问,因为在那里,索菲可以受到与他同等的礼遇,即她在维也纳无法得到的皇室荣誉。斐迪南的目的是安慰一下颇为失意的妻子,谁料到,这一行竟是夫妻同赴黄泉路。
材料二:普林西普成为民族英雄(ppt)
以大公夫妇的生命为代价,普林西普成了塞尔维亚人的英雄。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大公夫妇的那座桥,被冠以他的名字,他的足迹也被嵌在人行道上。在面对足印的建筑物墙上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用金字刻着:“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于1914年6月28日圣维图斯节日开创了自由。”
师: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萨拉热窝事件?
生1:普林西普的行为是正义的,因为斐迪南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刺杀斐迪南是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扩张的警告。
生2:索菲很无辜的,她死的很冤枉。但她的死又是必然的,因为6月28日虽然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也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这一天的访问带着很明显的政治挑衅。她的死让我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又体会了他们爱情的悲壮。
生3:我知道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黑手党”的成员,这个团体常常使用暴力手段,以暴易暴,以血还血,他们要建立一个南斯拉夫联盟,所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剪除一切对他们的目标构成威胁的人。
师:斐迪南大公夫妇在一片仇恨的海洋里体验着彼此的爱情,并为他们的爱情唱出了凄凉的挽歌。普林西普仇恨的子弹是对战争狂人的惩罚,点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也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毁灭之神带到人间。
视角2:战场上的士兵
材料一:(ppt)图片:这是以血换血的拉锯战中的一个场面。在被炮弹炸得松软的战壕里,一名德国士兵正警惕地瞪视着前方。在他的身边,掩埋着另一具士兵的尸体。从掉落地上的头盔,可以判断出这是名法国士兵。(ppt)
图片:一名德国士兵软瘫在地上,惶恐地举起双手。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眼前有多少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稍有异动,也许他就会立刻被送入地狱。
师:通过这两幅图片,你看到和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它使原本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人们互相仇恨和杀戮。
材料二:(ppt)图片:在杜奥蒙炮台附近,3名德国士兵在援救一位被炮弹造成的泥沼淹没至腰的法国士兵。抛开残酷的血腥,敌对的士兵之间其实没有敌视。(ppt)
图片:裹着缠头布倒在地上的是一位土耳其士兵,他受伤了,在地中海太阳的炙烤下,口干舌燥。而跪着的那位头戴澳大利亚特色的宽沿牛仔帽。澳大利亚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保持着戒备,但他仍将宝贵的饮水喂给敌人。他们的脸上是血战之后尽释前嫌的平静。
师:通过这两幅图片,你又看到和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敌对双方士兵的互相救助,这反映了在残酷战争之下的人性的善良与光辉。
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厮杀,当德国人要“使法国把血流尽”时,德国人的血也因此流尽了。战争充分暴露了它嗜血的本性,成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代名词。但是战火硝烟中这几个温情的瞬间,又使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光辉,看到人类的希望。
视角3:大战中的中国人
材料一:(ppt)图片:华工在抢修被炸毁的铁路。华工为英军搬运军粮。华工在机械厂内。
材料二:(ppt)图片:法国最大的华工墓地——努瓦耶勒市诺莱特(Nolette)公墓。这里安葬着842名华工。法国军方颁发给华工曹振彪的欧战法国纪念牌。2004年初发现于山东淄博。英国颁发的一战华工纪念章。
师:通过这些材料,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1:中国参加了一战,而且是加入协约国集团。
生2:中国为协约国战胜同盟国集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许多华工死在欧洲战场上。
师:结合以往所学知识,你还能想到哪些中国与一战相关的史实?
生1: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却落得了和战败国一样的下场,国内爆发五四运动。
生2: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点,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引发山东问题。
生3:我记得必修二中学过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侵略,中国赢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师:很好,大家对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地很扎实,以后大家要注意将世界史上的内容和中国史的内容打通,中外关联,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世界,观察问题。
视角4:战争中的女性
材料一:(ppt)图片:冬宫门前,正在行脱帽礼的女兵。由于战争,俄罗斯人口锐减,许多妇女也被迫披上戎装,加入军队。她们都已剪尽长发,像前线冲杀的将士一样只留下短短的头发茬子。
师:通过以上材料和图片,你又得出了什么信息?
生:战争使大批士兵充当了炮灰,妇女也被迫走上战场,由此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师: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电影的名字《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一战中的俄国妇女却走上了战场,可见当时的俄国情况是多么糟糕。沙皇俄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3年的战争,不仅掏光了俄国的物质基础,还将人们对沙皇统治的最后一点忠心榨干。大家还记得1917年俄国先后爆发了哪两次革命吗?
生:先是二月革命,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后来又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师: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上台后立即通过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并在协约国拒绝苏俄和平建议后,同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7年的大战进程呈现出一副“东面日出西面雨”的景象。东面,被战争拖垮了的沙皇俄国终于土崩瓦解,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不仅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使俄国退出了大战。在西面,一直坐山观虎斗的美国终于出手,加入英法战团,远涉重洋来到欧洲谋求渔翁之利。一战进程至此柳暗花明。我们继续回到刚才的视角接着向下看:
材料二:(ppt)图片:无数的炮弹,穿行其间的生产者净是些妇女儿童。总体战争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总动员。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德国人普遍处于半饥饿状态,妇女们走到了“喂饱国家”的第一线。
师:由上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战中妇女除了直接走上前线,还承担了什么重任?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生:后方的生产供应。影响不知该怎么说。
师: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两场革命,一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争取无产者的权利与自由;另一场是妇女解放革命,战争不是让女人走开,而是让女人走进来,男人们都打仗去了,女人们担起了后方工业生产的重任。正是在掌握生产技能、生产资料,创造物质财富,稳定后方供给的基础上,妇女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开始争取自身的解放。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一战的过程,也认识了大战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据统计,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参战将士阵亡1000万,饥饿和灾荒夺走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单纯的数字是鼓噪乏味的。但如果每一个数字都联系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这个数字又非常巨大,那就可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率统计,就是这样可怕事实的集合。
一战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它不仅毁灭人的性命,更毁灭了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毁灭了人类辛勤建造的文明大厦。
时光荏苒,接近百年的巨大变化已经割裂了我们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战的历程,不是为了复活那段惨痛的记忆,而是引起世人的警醒与思考: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手段?
如何才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三、一战后果
首先用语言引导过渡:一战带来了灾难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历史变动,最直接的就是使整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历史的墨迹记录下格局之变:
一变:摧毁与衰落,欧洲荣光不在(PPT)
请仔细观察1914年和1924年,即一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指出有何变化?
非常明显:学生能得出如下结论:
生:俄罗斯帝国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新建南斯拉夫、捷克;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补充:土耳其由于战败丧失了更多的领地和属地,只保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当然,那个自以为不再拥有天空,更要陆地与海洋的德意志帝国的美梦被打破, 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也不复存在。
于是得出结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
师:再让学生观察一幅柱状图。(PPT),以1913年为100,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同学们又读出了什么信息?
学生直观判断::西欧普遍衰落,尤其作为主战场的法国。
老师总结:英德法国,不分胜负,生产力水平都远远低于战前,整个西欧工业倒退八年。
并就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政治上如此,经济军事也如此。而一战却将这一切改变了。欧洲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世界的主宰和世界中心了。有学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成为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你是不是深有同感呢?
过渡:总之,这一时期,欧洲已经走向没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一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与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迅速崛起。
这就是:
二变:契机与崛起:美国日本的新发展
这一目,我“用史料说话”,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得出认知结论:
材料一、二,集中表达美国在一战中经济军事实力增长的相关史实,设问点明确:说明了什么?学生极易回答:给美国带来巨额利润,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实力也随之增长。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一跃成为世界性大国。
材料三与材料四,则集中体现日本在一战期间对外贸易与工业生产极度增长与军事扩张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形成结论:即,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中国,并发战争财,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日本在一战期间成为一个新兴的暴发户。
师: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超出战争所预期的!这就是:
三变:革命与独立: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方向
我采用图文结合,理解“战争引发革命“的结论:(PPT)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德国十一月革命图片及两段文字资料,使学生得出结论:战争使交战各国出现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反战情绪高涨。作为最反动、最腐朽的沙皇俄国危机更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了革命。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这不得不说是一战为一场崭新的政治变革提供的契机,成为催生新世界的一剂药剂。
同样,战争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那么它对于殖民地与半殖地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呢?展示图文:(图文结合)(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相关史实及列宁话来理解战后民族革命的相关情况。
学生一般会利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相关史实,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在欧洲厮杀,为了稳定殖民地,对殖民地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也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机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汇成了战后民族革命的浪潮。
总之呀,独立与革命浪潮汇成了一股洪流,使民族国家进入创新与自决的新阶段。
师: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大战,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在形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多种文明交织融合,使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更加强烈。这就是四变:碰撞与交流:世界整体化的新趋势ppt
比如战后国联的成立,既是人们寻求和平正义的一种努力,也是整体发展、集体安全的一种强烈意识的体现。这是置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下,而体会到的一个层面,它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步伐。此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涉及世界很大范围,关系世界全局,并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师:是呀,在这些历史的表象下面,一战,灭掉的不仅是这些物象的灯盏,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冲击与灾难,造成的是精神与信念的缺失。提升学生对这一层次的感悟与理解,也正是田老师在第一讲特别提醒的:“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提高保卫世界和平自觉性”的情感态度能力要求所在。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升华。
一是通过两幅图片(ppt)“废墟上的孩子”让学生的眼睛与心灵同时受到冲击:精神幻灭与空虚的不只是战争的亲历者,欧洲下一代人的心灵都荒芜了。引申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悲哀;也不仅是一种物质匮乏的灾难,这更是一种困惑与迷失的痛苦
二是重磅出击:直击欧洲文明的衰落。展示PPT
斯宾格勒用《西方的没落》表达了西方文化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的哀伤;
海明威也在《永别了,武器》里描绘了一幅纷飞的战火下的阴暗、冷落、破败、毁灭和死亡的生活画面,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摧残,以及给整整一代人造成的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总之:战争让一切美好事物都毁灭了:西方文化与信仰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在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心灵感悟的旅程中,我渐渐看到了学生表情的凝重,也似乎触摸到了学生心灵的震颤与感动,我感觉时机到了,应该一鼓作气,引导学生透过冷然的现实、穿越精神的困惑,对战争进行理性的扣问,进行理性的探寻了。这也是我处理的最后一目:Ppt:
理性之寻
我同样也是用两级目标来推进
一是:三思:战争是什么?分别展示三组关于战争的图片:
一组是哲人对于战争的解读;一组是一战期间宣传画中的战争;再组是战地记者镜头下的战争。
让学生得出结论:战争无论是何种解释都是“生命尊严的蹂躏与人性光辉的泯灭”战争不可被激情与偏执随意点燃!
当学生对于战争有了理性认知之后,我也话锋一转,提升学生另一层面的情感认知:也就是孟老师在第一讲里所提示的:讲述战争不仅仅是回顾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牢记历史并不是要牢记仇恨。更重要的是看到人类自身的反思与自我的调整。这也就是我定位的最后一层:理性的追求:
1887年恩格斯预言,未来的世界大战“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与“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这一伟大断言已为历史所证明。PPT
表现在:(一)政府职能转变,民主决策趋势加强。
大战使四大帝国的王冠落地,民主的意识被大战空前唤起。“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已失去效应,体现了民主追求的人类发展趋势。PPT
(二)和平的努力与追求初见成效。
政治家、思想家们通过对大战灾难、传统暴力政治、武力外交及国际关系伦理准则进行理性反思,构想了和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于维持和平、制止暴力,处理战争危机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设想,并具体提出建立为各国协商解决分歧的论坛和场所的国际组织,健全对各国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于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