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5-03-16 16:13:16   点击数: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 努力增强历史课的生动性。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谈不上课堂效率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所以,历史课首先要做到形象生动,使学生有好奇心,有兴趣。
二、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就学习兴趣而言,它是指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它与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所谓勤奋的内在动因,它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在历史教学中我主要从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审美化教学,设置问题情景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如设置问题情景方面设问的方法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逆向提问,如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可设问:“若不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如果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歌谣识记法。如讲到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可以诗歌朗诵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识记能力:隋朝运河长、中心在洛阳 北方起涿郡 南通至余杭 运河有四段永通邗江南 全长四五千世界上最长。
    (二)、字头识记法。 如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四点内容:“割、赔、开、英”。
(三)、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如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 1789年7月14日编为“一起发酒,去要死。”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如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讲到“红军飞渡泸定桥”时书本中没有提到指挥这一战役的是谁,教师就应当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才懂得是福建闽西长汀籍的杨成武上将,课堂中应当指出,而且还可穿插其它介绍。这样一来使学生更加注意,同时也觉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几个字,拓展开来。
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例如讲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要从当时复杂的形势来透析,说明清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的企图,如何想夺取统治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如何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所谈仅仅是本人在教学中一些尝试和认识,如何上好一门课,方法还很多,有待于今后永无止境地探索,逐步充实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