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从“同课异构”看历史课导语设计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4-09-10 06:53:51   点击数:

从“同课异构”看历史课导语设计
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历史课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语。“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通过滨城区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是一节课的讲述,各位教师却采用了多种导入方式,如音乐法、历史事实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使我能充分了解到导语设计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那如何把导语设计的新颖有吸引力呢?
一、例如《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导语的设计
1、歌曲导入法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听后教师点拨)是的,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有5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时难免发生战争,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地凝合成一家人。那么,在北宋时期,祖国的历史舞台上又有哪些兄弟民族政权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配音出示课题)
2、历史事实导入法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3、图片导入法
出示杨业、狄青的图片,让学生联想是关于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或者采用《包青天》的相关图片,联系史实导入本课。
4、顺口溜的形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618年唐朝建,755年安史乱,875年黄巢灭,907年唐朝灭。介绍唐朝的发展史,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
5、设问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节课如此导入:唐朝灭亡,中国的局势如何?
二、例如《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导语设计
1、时事热点导入法
欣赏歌曲《北京欢迎你》,并展示北京奥运会夺得金牌的运动员的图片。在进一步说明北京奥运会上最后的一个项目是?(男子“马拉松”长跑)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老师直接讲授古代文明的发展史,就事论事,学生会认为太陌生,提不起兴趣,但提到奥运会,同学们都知晓,通过时事与历史的嫁接,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
2、激情导入法
以教师的情态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制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对党对政府的深厚感情,然后进入本课习。本课讲述的时候,正好在“5.12”这一特殊的时刻,所以运用默哀的形式,及期待家园更加的美好的愿望紧密结合,从而走入这节课的学习。
3、直接导入法
直截了当叙述本节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确了解本节讲述的主要内容,使讲述更加的直观。
历史课的“导言”当然不限于这几种方法,教师设计导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的导言才有效。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我领略了滨城区历史教师不同的教学风采,各位教师展现了自己的最高教学水平,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一节课的内容,求同存异,各放异彩,更好的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顺利地实现了教学任务。尤其是导语设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融入课堂。这一切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我要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