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4-02-25 08:53:18   点击数: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家都亲历了新一轮课改,我想对课改都会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会长、特级教师刘显国在《名师授课实录》中对新课改的一段深刻解读给我的印象很深,“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且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革命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可我近期到基层调研,也在学科教研群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教育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师不会上课了,原来还能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可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于是老师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成了看客和局外人,教师昨日的一言堂变成了今天学生的一言堂。“填鸭式”变成了放羊式,这样的教学绝对不是我们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完美课堂。
我也经常听到历史老师们的议论,很多的话题是关于教学的辛苦和艰难,也有一些敬业的老师非常关注历史细节问题,比如一个历史问题(圆形方孔钱)的出处和解法,怎样命题能使之天衣无缝,也有微乎其微具有反思精神的骨干教师、名师,他们关注教学技能方法,或写教学设计,或写教学随笔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但我也看到一些老师在群里急求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我想大家如果仅是参考借鉴共享无可厚非,但确实有的老师是为了应付教学。而这种做法是造成历史低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更不利于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为尽快改变历史教学这种不利现状,我们只有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才能尽快提高我们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我们的专业化发展。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解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一个通俗而又复杂的教育命题,近期已悄然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它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以 20世纪为临界线,在教学观上完成了教学从“艺术”到“科学”活动的认知转变。即教学问题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在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其实,如果大家仔细查阅文献就会发现,有效教学的百花园中早已游人如织,而且诸多研究成果仿若汗牛充栋。(如肖成全等编著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智慧丛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张庆林主编的《高效率教学》等)然而困扰我们一线教师的关键问题是,在“教育以考试为本,学校以应试为本,家长以分数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文化取向盛行的今天,是否有一个科学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够认定我们的教学有效,而不是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众说纷纭的困顿状态?!而我们一线教师作为教学有效性被认定的弱势群体,我们最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在我们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进而促进学生未来和终生的发展,全面提升我们的历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既不能简单固执地认定自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更不能如履薄冰被动地成为他人所谓有效教学评价的奴隶,更不能有茫然和等靠的心理,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自己对有效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觉醒。虽然现实的教育大环境(如教学资源匮乏、专业引领短缺、教育观念淡漠、教学评价滞后、综合素养贫弱等)我们不能短时期改变它,但我们可以首先改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我们的勇气、智慧、信念与执着积极探寻出一种真实的有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生活,理清一些有效教学的思路,建构出一条有效教学的实用策论和操作性较强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随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渐增强有效教学的意识和素养,尽量在教学中少犯“善良的错误”,教学评价中尽量少说“正确的废话”,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努力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心态,为我们自身的教学生活升华价值和意义。
1.对有效教学的认知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用”,其词条包括效果、效率、效能和效益等。综合起来,就是集结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比较好的结果和作用。因此,“有效”是好的效果、效率、效能和效益的综合体现。现代化与“效率”同行,所以,教育教学中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科学运用“效果、效率、效益”三效合一的高效能评价理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科学院联合出版的《教学》上提出了十二条有效教学原理,它们是:(1)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2)学习的机会;(3)课程一致性;(4)建立学习定向;(5)连贯一致的内容;(6)深入细致的对话讨论;(7)练习、应用活动;(8)支持学生参加学习;(9)学习策略指导;(10)合作学习;(11)聚焦学习目标的评估;(12)成就期望。
美国教育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它们是:(1)教学是师生一种合作性和生成性的活动;(2)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3)教学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4)教学引导学生综合思维;(5)教学以课程为媒介使学生的语言和读写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学者们也论证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即:(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2)关注教育教学效益。用较少的师生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等);(3)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4)关注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承受力等;(5)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人格、学识、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等)。
2.如何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
大家可以回眸一下自己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我们每一次上课讲授的时间是多少?是不是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大量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在教学中是否积极尝试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我们是否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收集学科有效的知识信息来丰实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眼界?请看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前主席来我国教育考察得出的结论吧:
“我发现中国的课堂教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在所谓的研究性学习中,看似学生在课堂中活动和问题很多,但我一直找不到学生所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在一些关键信息上,教师的引导活动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挖掘下去。我不明白这些教师为什么不在这些教学点上多加思索,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也就是从事负责任的课堂教学谈话……可以设想出应对特定教学情景的方法,而不仅仅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或方式。”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通过了《全民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提出过去的“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一场空洞的胜利”。并宣布:世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转变!也提出了“优质教育是高质量和高效益统一的教育”。今天的教育现状是,一边是教学有效策略走向低端,一边是教学效率追求高端,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行为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已是教育不争的事实。
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大相径庭,请看下列一组数据(陆怡如《积极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5的教师最热衷的教授法学生对所教的内容记忆的准确率只有5,而80的老师热衷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为记住的平均率为10,70的老师热衷的视听并用的方法学生记住的平均率为20,65的老师热衷的教师演示的方法学生记住的平均率为30,45的老师经常组织的学生讨论学生记住的平均率50,而我们平时老师最不经常采用的指导学生实践和学生互助学习的生教生的方法学生记住的平均率高达70-95。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反差竟然是如此的强烈。我想到最近国内脱颖而出的杜朗口课改典型,他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并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的老师们在常态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却仍然是最低效的“讲授”方法。看到如此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为师者非常震惊,可大家在震惊之余有没有思考过让我们的老师们能长期 “安全”地在教学策略上走低端的原因呢?
3.有效教学的理念、特征与界定
总有这样的困惑──教学观摩和研讨会上当我们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反复推敲、反复研读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会质疑:这样高投入的教学研究是否会产生恒久的影响?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这样的课堂是否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那我们怎样理解常态下的有效教学呢?
(1)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有效教学必须服从于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有效教学绝不是看一节课学生学了多少历史知识,记住多少历史时间和人物事件名称,当然这些东西也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如果只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去理解有效教学那就太肤浅了,也就不存在无效教学了。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必须是服从于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总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还要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个历史学科的分目标,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为其制定适合的个人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算是有效教学。
第二、有效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效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更要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那些起早贪晚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疯狂补课的行为是有悖于有效教学宗旨的。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毁掉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的教学活动绝不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任何的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这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标尺。历史教学活动绝不是把知识堆砌于学生的头脑中,而是为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架构,通过对知识的解读来渗透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上述目标都达成了,自然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支持,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才算是有效教学。
第三、有效教学必须是高效率。有效教学的完美境界是高效教学。学生在指定的学习时间里能获得最好、最快、全面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就是有效教学。教育的效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投放到社会后,以“人”为载体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提供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效率是“长周期,迟效益”。大家是否知道在台湾有一所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学校一切事情都由学生自己来做,三千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之外要敬礼。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会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他们的校长高震东曾做过一场震动所有中国人的演讲,提出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观点,这样的学校实施的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其一是师生精力的节约化,师生双边的活动最大限度指向教学内容,付出的时间短,但成效明显;其二是教学绩效最优化,教学的产出与教学的投入相比要尽可能的优质化和高效比。但教学绩效绝不能窄化为考试分数;其三是策略优良化,优良策略是高效率的保证。涵盖教学的准备、组织及收益等动态环节;其四是教学活动动态化,学生课前有充分准备,课中积极配合,课后有明显收获。而教师具有激励性人格,以成功为导向,专业品行,创新的教学智慧等,能弹性处理教材,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元素。
(3)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价值取向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教学效率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
有效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师教学技艺的提升,这些均对落实素质教育和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大有裨益。而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也会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力求有效,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竭力追求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并把有效教学的意识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心中。
(4)关于有效教学技能的解读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一般我们可以把其大致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技能。一般钻研课标、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为内隐技能,而直接表露在课堂上的如导入、讲解、指导等为外显技能。教学技能不是“生而知之”,而是靠后天习得,其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恰成正比,因此,教学技能是我们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而与教学技能相似的一个词汇就是教学技巧。技巧是指通过反复练习而达到极其纯熟、得心应手的较高的技能水平,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境界,更是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里,应该包括备课、指导、导入、讲授、评价等不同的教学技能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