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浮华,多一些实干,在问题探究中优化课堂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3-04-22 13:36:03 点击数:
少一些浮华,多一些实干,在问题探究中优化课堂
“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人在玩‘现代性’的把戏。在‘现代性’的旗帜下,他们把学科的教育理念说得大而空,就是落不到实处。”“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却要拿它赶时髦”,以此去争得“改革先锋”头衔。
这是我在一篇历史论文中看到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老师的言论。当时就觉得赵老师虽未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但确实洞察到了历史教学改革中微微的“左倾“苗头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很久以来,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铺天盖地的呐喊,说真心话,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号,我不知道,是否有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和我一样,存有疑问却不能表达。一方面,怕被扣上陈旧落后教法、顽固不化的帽子,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到底怎么变,似乎也没人说得清;而那些说得清的,却似乎往往都不是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这些人大多又只能看到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在别人的实践中去总结。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于不少地方出现了人为规定历史课堂上必须要拿出多少时间来进行学生活动的现象。我并不反对在历史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活动,但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存在着明显局限。许多所谓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而且有逐渐地向模式化发展的倾向,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不少这样的实例正被当作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范例而加以推广。
其实,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少一些浮华,多一些实干,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决定应该如何改进和改革,但是绝对不能凭靠一时的冲动,甚至是想当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把学科的教育理念说得大而空,就是落不到实处。”这实际上是对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活动必须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开展学生的活动,必须有利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二是在历史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动是活动的核心。作为一位理论基础并不是很深的一线教师,我迫切希望自己能深入理解改革,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不仅能够兼顾会考和高考还能贯彻改革精神。于是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认为两者兼顾,不断优化课堂最实际的形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可探究问题,活跃课堂,发散思维,整合知识,培养能力。
我的期望值是,每节课都能设计出一到两个能充分讨论探究的问题,积少成多,逐步从长远整体上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目前在实践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有一些:比如在必修三的教学中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及苏格拉底之死,我和学生有这样的探讨。
一、苏格拉底的主张和智者学派派相比有什么不同?苏格拉底的主张引起了一些青年人的热捧,他们追随苏格拉底。作为他们的同龄人,你对苏格拉底的主张怎么看?
学生的回答:注重人的品德,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既然认为是进步,为什么苏格拉底还会被处死呢?
学生有这样一些看法::
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普遍的民主政治,主张精英政治,损害了一些没有思想力的当权者的利益
他对雅典民主制度缺陷的大胆揭露是一些相信雅典民主政治毫无瑕疵的雅典人无法接受。
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中还是存在个别人或利益相同者形成的集团控制政治,他们通过控制一些没有思想力的人利用直接民主的弊端打击报复异己,而苏格拉底的主张如果实行,会危及他们的利益。
学生的表现超出我的想象,他们不仅明白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典型体现,而且关注到了苏格拉底对人的深入研究,更可贵的是他们对必修一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做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然后学生阅读了老师下发的材料“在陪审法庭上以280票对220票裁定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从容饮下毒酒而死。其实苏格拉底是有生的机会的,按雅典法律,逃亡不追究,有人劝他逃走,但他说逃走说明他有罪,而他无罪。也可以用钱赎罪,他没钱,但他的学生中有钱人很多,愿意为他出赎金(比如柏拉图)但他不愿意,因为出赎金说明他有罪,而他无罪”
三、你对苏格拉底有什么新的认识?
不媚俗,不屈从,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理念,并为之勇敢奋斗,直至殉难
我想按一些“现代派”的要求,这节课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自己阐述。或者一些“似现代派”的做法是老师做好准备工作,私下里经过排演,最后由学生表演。但我认为第一种不符合实际,因为就这节课来说,需要筹备的资料以及理解的内容多且难,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其中还必须有老师的不断指导。这在没有会考压力和课时限制、以及其他科目不提反对意见任你占用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无疑它是最好的历史教学方式,这也是我期待的整体、科学、实际可行的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而第二种我认为是一种对教育的极不负责任。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从长远来说实现这样三点:
1.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习历史,其真正的意义并不是在于使他们只是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重复老师或课本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透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即使是传授历史知识的教学任务,也应该是在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方法。
2.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学校历史教育的目标中,无疑是要含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素的,这方面的教育必然要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的目标中,不仅是要强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等,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公民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我们既然很强调历史学科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就应该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非常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就是要求教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在新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就特别提出了历史学科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近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己经取得了共识的。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历史教学大纲的编订。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历史考试的试题编制等各个方面上,现在都很注重培养能力的问题,近年来还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认为虽然我的做法还嫌保守,但最起码是负责任且符合实际的,我相信只要我不断摸索,改进。我的教学一定会符合新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