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到“三重”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2-04-20 09:02:18   点击数:

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到“三重”
---蹲点、菜单服务及基地校建设小结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收获了不少的宝贵的经验,但也带来了许多思想困惑,产生了不少行为误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历史有效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既不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重思维:告知少一点,思维多一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完全是听课所得,更主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判断所得,正所谓,学生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就要求教师少一点告知,多腾出一点时间给学生思维,切忌照书请客,一讲到底。
二、重建构:重复少一点,整合多一点。
人类历史本来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它由多种复杂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历史人物相互交织而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切忌按教材顺序翻来覆去地一遍遍讲,一定要跳出书本,将书本知识内化,然后用自己相对浅显、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纵横联系的建构,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去梳理历史的内在逻辑,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与认识,锻炼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综合、鉴别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重教材:流离少一点,回归多一点。
新课程改革后,一些教师认为“用教材教”,就是教材不再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了,于是引用大量史料来进行材料阅读式教学,这样,课堂的容量大了,教学难度高了,学生手忙脚乱了,但对知识的领会仅仅停留在“生吞活剥”上,造成了大面积的“消化不良”。回归课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熟悉课本的章节子目,明确重大概念的内涵外延,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准确、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以上所谈,是结合下乡调研有感而发,不全面,也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指点与教导。能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有待于时间检验和教师的内化。但我想,只要我们一个个问题去发现了,一步步去做了,总比没问题,没行动要好。欣赏一句话:在行走,我们一直在路上!与大家共勉!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
马要
2012、4、20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