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适应教改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1-12-17 07:39:08   点击数: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适应教改的几点思考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要贯穿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发挥历史学科功能,应该怎样去适应教改呢?下面笔者谈几点思考: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正如一些教改专家所说的:“作为历史教师要研究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确实,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
教师通过自我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对自己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我相信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可以说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过去我们习惯于“师道尊严”,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多强化练习,让学生变成一个“知识的容器”。如今,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师生和谐互助。作为历史教师,第一要有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历史,乐学历史,而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学生才会不伤自尊,增强自信,弥补不足,走向成功。第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法。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历史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涉及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复杂体。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满堂灌,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有的只是告诉学生去记忆,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要不断地吸收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三,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使学生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不断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感受成功。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真正地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真正地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方向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自己,努力依托历史课堂这一主战场改革、探索,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以活动促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和学生“心灵相通”和谐互动,那么,历史课堂就一定能活力无限,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那片天空一定会星光灿烂!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