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11-03-21 16:48:59 点击数: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读书,思考,实践,听课,总结,反思,我觉得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的确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说,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会反思,那么十年的教龄和一年的教龄在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而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也明确了我下步要前进的方向。下面就自己的反思作以下赘述。
一、教学篇
1.关于教风。我的理解是教风自定。教学,或激情四射,或风风火火,或平平淡淡,或小桥流水,虽有千秋,但都以自己的条件为前提,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认为,最好的教学风格,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表现形式。
2.关于“历史使命”。我是一名历史教师,我首先必须搞清楚自己的历史。即历史课到底要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查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里面是这样说的,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后来通过自己在实践的教学和反思里,我渐渐地总结了自己对历史课使命的理解。现在的历史教材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类似于原来高三复习时的专题知识体系,但是又不完全是。它的一个思想核心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历史的影子或者说在历史的学习中来感受现在的生活。我们常说历史有时候有惊人的相似,就是指厚重的历史会在现实生活中得以重现。而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得学生能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历史的学习除了要记住我们自己民族的发展历程外,更是要我们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世界公民意识、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培养创新向前意识,让我们的祖国在和平崛起的时候有思想准备。同时,历史的学习不像有些人所以为的就是过去事件的堆砌,毫无意义,枯燥。现在的历史学习还是强调政治、经济和思想,但是它把学生到引入历史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这种引入,学生会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课堂上的史实。举个例子,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在历史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同样是如此。通过类比,学生感同身受,容易理解。还有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其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一幕,有个妈妈在临死之前给她的宝贝在手机上发个短信,说,宝贝,妈妈虽然以后不在你身边,但是,记住,妈妈爱你。我将之如题,这样的事情与中国古代的哪个政治制度相关?学生思考了一下,马上答道是“宗法制”,我问为什么?学生说是因为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样做能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学生一方面感受汶川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再者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又有了真切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在我后来的课堂上经常出现。目的只有一个,历史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一位历史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历史教师要有“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胸襟,志存高远,耐得寂寞,做一个有人文志向的教育工作者,用历史智慧去唤醒学生的人文良知,用教育的光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旅程。这或许就是历史课的真正使命!
3.关于听课。教师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于课堂的展示,而一节公开课更是一个教师基本功和教态、风格等的集中展现。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听课学习是必备的一课。听课并非只坐在后面,完全的记述下授课教师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其经验和不足,这对于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1)注意教师上课的仪容仪表,举手投足,言语表达,听其是否有干扰课堂的口头禅。
(2)注意教师上课的投入度,是否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是否有效控制课堂。
(3)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是否集中,是否在挖掘学生的潜力上花功夫了。
(4)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精准、到位,学生对于教师所授课的内容的理解上是否有偏差,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否体现了重难点。
(5)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课堂巩固、课后作业的安排是否有。
(6)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体现差异性,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教案的设计上是否有不应该有的毛病和错误。
(8)上课的内容是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9)在自评时,是否能用一些专业的理论来评述自己的一节课。
(10)是否注意上课时材料的甄别。
当然,这只是自己教浅显的认识,听课的学问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去积累,反思和总结。
3.关于上课。上好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低的职业要求。同样一节课在不同的教师教授下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一节课教师花费的时间不一样也会上出不一样的效果。这次上的是历史必修三的《启蒙运动》,我以前上过。但当自己重新开始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却有更深的理解。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启蒙运动的文章,仔细地看了一些对于启蒙运动著名代表人物的介绍,也参考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后反思,当我再把原来自己的教案拿出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弃之不用。因为那节原先的课实在是拿不出手。我开始在思考如何的去整合教材,如何让比较难以理解的思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道理传授给我的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思路,怎样设置问题等,最终我按照学生对于事物理解的一般思路来设计整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来安排的:(1)探究启蒙之源,主要向学生介绍启蒙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2)感受理性之光,主要学习著名的启蒙运动的大师思想;(3)追寻启蒙之果,给法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4)回味启蒙运动,比较和文艺复兴的异同点,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之后我对于自己这节课的有益经验给予了总结。其中最深的体会就是下面这句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在授课前,我在路上、在家里、在睡觉时、在阅读的时候,反复咀嚼自己设计的教案,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发现。其中对启蒙运动的解题就在这个时候萌生的,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一下子理解。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学生,从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想从这个角度出发,每次授课肯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根本不存在重复的问题。
我用一位历史学家的一段话结束我第一阶段的反思,他说:“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我们以智慧;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历史教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因为它有学生的笑声;历史教学是一件充满智慧的事,因为它历练了你的人生。我因历史教学而快乐,我因历史教学而充实,我更因对历史教学的反思中学到的知识而更加坚定了我从教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