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名师园地

基于“情知”教学 有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发布者:cj_lf   发布时间:2024-12-26 09:53:04   点击数:

 基于“情知”教学   有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宋艳华

冷冉先生“情知”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和终生成就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情知”教学的教学策略为“立体结构”,着眼点是“教会学生学习”,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者形象的塑造”本质一样。“情知”教学思想尽管是几十年前提出的,但它遵循客观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的要求,并把“整本书阅读”设置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从中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情·知教学”为指导,运用“立体结构”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着力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晰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或片段式阅读,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学得有效,教师应该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以侯伟霞老师执教的这节《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为例,目标设定为:“1.在图说高尔基《童年》中主要人物相关故事的情境中,产生阅读小说《童年》的兴趣,初步了解《童年》的文体特征;2.借助思维导图,综合运用单元所学阅读小说片段,感受外祖母的人物形象,初步探究高尔基真实的童年生活;3.借助阅读规划表,自主规划阅读,制订个人阅读计划。”这些目标不仅体现了学科特点,还明确、具体、可达成。它们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和思维习惯养成的路径,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在课外主动阅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但是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

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人物众多,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学生独立阅读有一

定难度,部分学生甚至望而却步。而通过“凡人不凡”故事会发出招募令的形式,图说故事,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走进故事,将小说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思维活跃,而且交流积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关注方法习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阅读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正处于发展阶段,此时想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而整本书更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阅读等方法融会贯通。教师要聚焦阅读策略,注重单元整体呈现,关注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与发展性,培养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侯伟霞老师的《童年》导读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内容,这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在课上,老师始终围绕单元学习内容,关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来指导阅读,推动小说作品的阅读由单篇走向整本书,延伸和巩固了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学生运用单篇学习的方法来阅读整本书,有抓手、有疑问、有思考、有分析,学得兴趣盎然。

四、以思维支架推动阅读

整本书阅读相较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更加注重阅读自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以《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侯伟霞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时,借助了各类思维图示,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用流程图梳理情节,培养归纳思维。初读阶段,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流程图梳理书海领航信息,将内容“读透”。引导学生以时间或事件为主要线索,提取重要内容,删除繁枝末节,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等能力。

用鱼骨图、环形图、气泡图比较人物,培养辩证思维。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单气泡图描述主要人物,将人物“读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聚焦外祖母,选取喜欢的导图形式描述人物形象,通过讲解和交流的形式加深对人物的故事印象,分析梳理阿廖沙经历险恶却依然热爱生活的原因,思考善良品格和持续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借助思维支架,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整体观念,可以将书读“薄”;借助思维支架,深入分析,发现联系,辩证思考,发散总结,可以将书读“厚”。“薄”“厚”之间学生逐渐体悟到整本书阅读真谛,阅读兴趣被激发,阅读内驱力被唤醒,自然读得有效。

五、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情·知”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拓展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是为了让学生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获得精神的成长。多样化的交流阅读方式,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交流自己阅读积累的经验,展示分享自己的各种成果。

阅读角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地方。我们班就开设了阅读角,鼓励学生把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放在阅读角。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自由交流。班级内还可以定期举行“遨游书海”等阅读交流活动,给学生创设机会进行交流。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指导,对优秀阅读者进行表彰。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更好地拓展课外阅读创设了条件,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讲故事小能手”、“故事情节再现”、“名著情景剧展演”或是“角色扮演”也是很好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实现核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中落地生根。

六、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读书习惯。

教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们了解到阅读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体会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阅读计划,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与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亲子共读后,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使孩子在阅读过程感受亲情,受到启发,思维得到训练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高阅读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现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开展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了,而“情知”教学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中又有着非常大的应用教学空间,所以教师要积极学习“情知”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实践、反思、总结,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