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阅读全攻略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24-12-30 08:31:10   点击数:

 

课前准备:

 

  1.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朱德的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回忆自己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朱德的生平照片、相关革命影像资料,以及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如旧时代劳动妇女辛勤劳作的画面,制作能突出课文重点知识、梳理文章脉络的思维导图。

第一课时

目标概述: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 “佃农”“祖籍”“妯娌”“溺死”“私塾” 等,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作者朱德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
    • 通过初读文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初步感受母亲的勤劳品质。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熟悉作者与背景信息,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基。
    • 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明确作者围绕母亲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主要事件。
  • 教学难点
    • 理解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如何以质朴的文字承载深厚的情感,如何在回忆中展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触动亲情

 

  1. 展示一系列不同年代母亲与孩子的温馨合影,从黑白旧照到彩色新片,涵盖各个生活场景,播放轻柔抒情的音乐,如《烛光里的妈妈》。
  2. 导入语:“同学们,看着这些照片,是否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母亲,这个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的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们的爱与付出从未缺席。今天,我们将走进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的内心世界,一同品读他饱含深情写下的《回忆我的母亲》,去探寻一位平凡母亲背后的伟大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温馨的视觉与听觉素材,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情感共鸣,拉近学生与课文主题的距离,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知识奠基,走近作者与背景

 

  1. 作者生平介绍:通过 PPT 呈现朱德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讲述他在革命历程中的艰辛与成就,从贫苦出身到投身军旅,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让学生了解作者成长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 写作背景阐述:说明本文创作于 1944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关键时期,朱德的母亲刚刚离世。在民族危亡与亲人离去的双重悲痛下,这篇文章承载着朱德对母亲的感恩、对过往艰辛岁月的铭记,以及从母亲身上汲取力量继续为国家奋斗的决心,引导学生理解时代背景为文章注入的深沉内涵。
  3. 生字词学习: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 PPT 详细讲解:“佃农”(diàn nóng),指向地主租地耕种的农民,文中朱德母亲身为佃农,终年劳作,体现生活不易;“祖籍”(zǔ jí),指家族先辈居住的地方,了解祖籍能知晓家族根源;“妯娌”(zhóu li),兄弟们妻子间的关系,反映家庭人际关系;“溺死”(nì sǐ),溺水身亡,文中提及亲人的不幸遭遇;“私塾”(sī shú),旧时私人办的学校,是过去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讲解时结合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并请学生模仿造句,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搭建知识框架,让学生熟悉作者与背景,为理解课文情感、主题筑牢根基,扎实的生字词教学扫清阅读障碍,助力学生顺畅进入文本研读。

 

三、初读文本,感知内容与结构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梳理?
  2.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黑板上逐步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结构:文章开篇点明母亲离世引发悲痛回忆(第 1 段);接着按时间顺序,从母亲的勤劳持家,如整日忙碌于田间、家务(第 2 - 7 段),到她对子女的教育,送作者读书识字,培养坚韧品质(第 8 - 11 段),再到母亲在艰难岁月中展现的宽厚仁慈,与邻里和睦相处、救济穷人(第 12 - 13 段),以及晚年仍心系革命,支持作者投身报国(第 14 - 15 段);结尾两段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与继承遗志、继续奋斗的决心。
  3. 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尝试用简洁语言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概括不准确或不精炼之处,强化学生对文章整体架构的把握。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与思维导图绘制,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文章内容,培养概括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清晰把握文章叙事脉络,为后续深入剖析人物、挖掘主题做好铺垫。

 

四、精读品情,体会母爱初印象

 

  1. 教师引导:“同学们,初读课文,我们已了解母亲一生诸多事迹。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聚焦细节,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对母亲的深情。请找出文中让你最直接感受到作者思念母亲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如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从直白质朴的语言中体会作者丧母之痛与对母亲深深的敬爱,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用词的平实与情感的深沉之间的反差,感受回忆录以真情感人的魅力。
  3. 分享交流: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语句及感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倾听他人见解,营造共情氛围,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文中母爱的感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品味作者情感,在分享交流中深化对母爱的体会,培养学生精读文本、感悟情感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回忆录情感真挚特点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1. 内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要点,“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走进了朱德元帅的回忆世界,认识了他勤劳、坚韧、宽厚的母亲。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梳理了文章结构,感受了作者开篇流露出的沉痛与敬爱。母亲一生的点滴,从田间劳作到子女教育,再到支持革命,如同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灯下展开。”
  2. 情感强调:“这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跨越时空,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弦。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沉浸文本,去发现更多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

 

【设计意图】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学生记忆,点明情感主线,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热情,为下节课深入学习蓄力。

 

六、作业

 

  1. 积累文中生字词、优美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对语句的赏析感悟,重点关注字词运用对情感表达的助力。
  2. 结合课文内容,制作一张 “母亲的名片”,包含母亲的部位信息、性格特点、主要事迹等,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3. 与家人交流,分享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倾听长辈讲述家族中母亲或女性长辈的故事,记录下来,准备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与语句知识,通过创意作业深化对母亲形象的认知,促进家校联动,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母爱的多样形态,丰富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一、作者与背景

 

  • 朱德: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生涯艰辛辉煌
  • 背景:1944 年,抗战关键期,母亲离世
    二、生字词积累
  • 佃农、祖籍、妯娌、溺死、私塾等
    三、文章结构
  • 开篇: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 主体:
    • 勤劳持家(田间、家务)
    • 子女教育(送学、育品质)
    • 宽厚仁慈(邻里、救济)
    • 支持革命(晚年态度)
  • 结尾:悼念与决心
    四、情感基调:深沉怀念、感恩敬爱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的关联理解稍显薄弱,后续可引入更多同时代人物故事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环节,部分小组分工不明确,效率有待提高,需提前培训组长组织协调能力。在情感体会上,个别学生对回忆录中质朴文字下的深厚情感捕捉不够敏锐,应多提供类似文本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提升感悟能力。总体需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提升教学质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