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24-12-27 15:56:42 点击数:
课前准备:
- 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至少两遍,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尝试梳理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情节脉络,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做好标记。
- 教师准备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资料,如 86 版《西游记》中 “小圣施威降大圣” 的精彩剧集剪辑、孙悟空和二郎神的精美画像,制作包含课文重点知识、拓展内容以及引导问题的 PPT,同时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金箍棒、三尖两刃刀模型,用于课堂展示。
第一课时
目标概说: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 “掣”“鹚”“嗛”“淬” 等,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节奏。
- 了解《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熟知孙悟空和二郎神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发展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情节。
- 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 “掣”“鹚”“嗛”“淬” 等,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节奏。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朗读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韵味。
- 梳理故事情节,明确孙悟空与二郎神的多次变化争斗过程,理解 “小圣施威降大圣” 的具体经过。
-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朗读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韵味。
- 教学难点:
- 透过精彩的情节描写,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点,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与立体感。
- 初步领会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奇幻想象、夸张手法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理解其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 透过精彩的情节描写,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点,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与立体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趣引名著
- 播放一段 86 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精彩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孙悟空神通广大、反抗天庭的英勇场景,播放结束后,教师手持金箍棒模型,做出几个孙悟空的标志性动作。
- 导入语:“同学们,‘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看罢这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想必大家对这位齐天大圣孙悟空早已耳熟能详。他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可谓是威风凛凛,让天庭众神都头疼不已。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当他遇上二郎神杨戬,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就此展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奇妙世界,看看这两位神仙大咖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设计意图】利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视片段和直观的道具展示,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西游记》故事的浓厚兴趣,顺势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距离。
二、知识奠基,初涉文本
- 文学常识介绍
- 运用 PPT 展示《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著成《西游记》。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 运用 PPT 展示《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著成《西游记》。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 生字词学习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 PPT 重点讲解:“掣”(chè),本义是拉、拽,文中 “掣出金箍棒” 形象地写出孙悟空迅速抽出武器的动作;“鹚”(cí),一种水鸟,文中 “似鹭鸶,又似鹳,立于鹳鹤中间,见人时藏头缩颈,见食时伸头探脑”,通过对二郎神所变之鸟外形的描写,让学生理解该字含义;“嗛”(qiàn),有怀恨、叼等意思,“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他,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此处 “嗛” 体现二郎神对孙悟空变化成低贱之物的不屑;“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以防金属硬化,文中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描绘出孙悟空变化后入水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字音、字形、字义。同时,请学生用这些生字词造句,以巩固理解。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 PPT 重点讲解:“掣”(chè),本义是拉、拽,文中 “掣出金箍棒” 形象地写出孙悟空迅速抽出武器的动作;“鹚”(cí),一种水鸟,文中 “似鹭鸶,又似鹳,立于鹳鹤中间,见人时藏头缩颈,见食时伸头探脑”,通过对二郎神所变之鸟外形的描写,让学生理解该字含义;“嗛”(qiàn),有怀恨、叼等意思,“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他,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此处 “嗛” 体现二郎神对孙悟空变化成低贱之物的不屑;“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以防金属硬化,文中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描绘出孙悟空变化后入水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字音、字形、字义。同时,请学生用这些生字词造句,以巩固理解。
- 朗读指导与初读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开头几段,强调朗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注意的节奏、语调,如读出神话故事的神秘氛围,遇到人物对话要根据性格特点调整语气。之后,学生模仿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朗读错误。
-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涉及哪些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前来捉拿,二人施展神通,进行了一场变化多端的激烈争斗。主要人物是孙悟空和二郎神。
- 教师范读课文开头几段,强调朗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注意的节奏、语调,如读出神话故事的神秘氛围,遇到人物对话要根据性格特点调整语气。之后,学生模仿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朗读错误。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搭建知识阶梯,介绍文学常识拓宽知识面,扎实的生字词教学扫清阅读障碍,朗读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语言风格,整体感知环节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续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三、情节梳理,精读探究
- 出示问题,小组合作
- 教师在 PPT 上展示问题:孙悟空和二郎神在争斗过程中各自有哪些变化?请按照顺序梳理出来,并思考每次变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 教师在 PPT 上展示问题:孙悟空和二郎神在争斗过程中各自有哪些变化?请按照顺序梳理出来,并思考每次变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质疑,共同梳理出完整的变化过程:
-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质疑,共同梳理出完整的变化过程:
- 孙悟空:先变作麻雀儿,立于树梢,意图是凭借小巧灵活的身形躲避二郎神;二郎神见状变作饿鹰儿,展翅扑击,欲擒麻雀。
- 孙悟空:随即变作大鹚老,冲天而去,想以高空飞翔摆脱追捕;二郎神立刻变作大海鹤,穿云破雾追赶。
- 孙悟空:又变作鱼儿,淬入水内,试图藏身水中;二郎神则变作鱼鹰儿,浮游水面,伺机而动。
- 孙悟空:接着变作水蛇,钻入草中,以求隐蔽;二郎神变为灰鹤,伸着长嘴来啄。
- 孙悟空:再变作花鸨,立于蓼汀之上,这是故意示弱,以低俗丑陋之态麻痹对手;二郎神嫌其低贱,现原身,用弹弓击打。
- 孙悟空: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儿,口变庙门,牙变门扇,眼变窗棂,舌变菩萨,尾巴变旗杆,企图骗过二郎神;二郎神识破后,要捣窗棂、踢门扇,孙悟空只得驾筋斗云逃走。
- 引导学生分析每次变化目的时,教师提问:“从这些变化中,你能看出孙悟空和二郎神怎样的性格特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节深入探讨,如孙悟空的变化多端、机智灵活,他总能根据对手的变化迅速做出应对,想尽办法逃脱;二郎神的神通广大、沉着冷静,面对孙悟空的种种变化,他不慌不忙,一一化解,且善于识破孙悟空的计谋,紧追不舍。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梳理情节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将情节与人物塑造紧密结合,让学生领悟古典小说的写作精妙之处。
四、课堂小结
- 情节回顾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梳理的主要情节:“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幻的神魔大战之中,跟随孙悟空和二郎神的脚步,领略了他们一次次精彩绝伦的变化。从麻雀与饿鹰的空中周旋,到鱼儿与鱼鹰的水下较量,再到土地庙的巧妙伪装,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我们为古人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梳理的主要情节:“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幻的神魔大战之中,跟随孙悟空和二郎神的脚步,领略了他们一次次精彩绝伦的变化。从麻雀与饿鹰的空中周旋,到鱼儿与鱼鹰的水下较量,再到土地庙的巧妙伪装,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我们为古人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 人物总结
- 总结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点:“孙悟空,我们的齐天大圣,展现出了无比的机智、敏捷与顽强,面对强敌,绝不屈服,想尽办法周旋到底;二郎神杨戬,同样法力高强、智谋过人,他在这场争斗中沉稳应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两位英雄人物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让我们对《西游记》这部名著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 总结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点:“孙悟空,我们的齐天大圣,展现出了无比的机智、敏捷与顽强,面对强敌,绝不屈服,想尽办法周旋到底;二郎神杨戬,同样法力高强、智谋过人,他在这场争斗中沉稳应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两位英雄人物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让我们对《西游记》这部名著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 奇幻魅力点明
- 强调古典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文中那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超乎想象的神通,无不彰显着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奇幻夸张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让故事充满趣味,更让书中人物跃然纸上,鲜活生动。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沉浸在《西游记》的奇妙世界里,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 强调古典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文中那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超乎想象的神通,无不彰显着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奇幻夸张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让故事充满趣味,更让书中人物跃然纸上,鲜活生动。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沉浸在《西游记》的奇妙世界里,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引导学生回味课堂内容,激发他们课后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五、作业
-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优美语句、精彩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的赏析感悟。
- 请用简洁的语言,以流程图的形式画出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变化过程,要求标注清楚每次变化的原因,强化对情节的记忆。
- 推荐阅读《西游记》原著中 “大闹天宫” 章节,以及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如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对比不同版本对孙悟空形象塑造的异同,拓展阅读视野,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字词、语句知识,通过制作流程图锻炼学生归纳总结与图文转换能力,课外阅读拓展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名著,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经典故事的演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持续兴趣。
板书设计: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一、人物:
- 孙悟空:机智灵活、神通广大、顽强不屈
- 二郎神:沉着冷静、神通广大、智谋过人
二、情节:
孙悟空: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儿
二郎神: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现原身(用弹弓击打)→识破土地庙伪装
三、艺术特色:奇幻想象、夸张手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一些字词的古义与今义差别较大,在今后教学中可多引入一些字词古义的演变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需进一步加强组长的组织引导能力培训。在人物性格分析方面,学生能结合情节说出一些特点,但分析深度不够,后续可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总体而言,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