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24-12-27 15:17:52 点击数:
- 学生预习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尝试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往事片段。
- 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资料,如作者故乡的风景图片、轻柔的古典音乐片段,用于课堂情境创设。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优美语句。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作者所写的几件往事。
- 通过对文中往事的品读,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感受文学对人生成长的滋养。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及其蕴含的情感。
-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 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为什么能从这些往事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感悟文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自身成长中文学的作用。
一、情境导入,唤起回忆
- 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如《渔舟唱晚》,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富有诗意的校园、田园风光图片,营造出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 导入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往事如璀璨星辰,在记忆的夜空熠熠生辉。它们或许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或许是一堂触动心灵的课,又或许是与师长、朋友相处的温馨瞬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于漪老师的笔触,走进她的悠悠往事,去探寻那些给予她成长力量的美好瞬间,也一同唤醒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与图片,营造诗意氛围,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对自身成长往事的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重点强调 “徜徉”“浩淼”“镌刻”“谆谆教导” 等易错字词的读音与写法。结合课下注解和语境,解释 “心旷神怡”“历历在目”“镌刻” 等词语的意思,并请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
- 指名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教师适时指导朗读的节奏、语调,如在朗读描写诗歌朗诵场景时,语调应稍显激昂,以体现出当时的热烈氛围。
【设计意图】强化字词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初步熟悉文本,为后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问题引领,精读文本
- 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圈点批注:
- 问题 1: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问题 2:这些往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 问题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生动形象,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小组推选代表准备汇报有价值、有争议或仍存疑难的问题。
- 小组反馈,全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 明确作者回忆的往事:
- 小时候观山水画,沉浸在画中的山水意境,对自然风光心生向往,如 “我家有几幅山水画,挂在客厅里,我常常伫立凝望,沉醉其中”,可见此事开启了作者对美的感知。
-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在诵读经典诗词中领略到文学的丰富情感与多样意境,如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些诗句让我心驰神往”,让作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丰富了内心世界。
-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被词中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激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文中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体现了这一点。
- 听老师讲田汉的《南归》,被剧中真挚的情感感染,对文学与戏剧的热爱进一步加深,“我听了,不觉打了个寒噤,何等真挚的感情啊!” 表明了当时的触动。
- 对于这些往事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描述每件事后情感、思想上的变化语句,体会文学如同点点星火,点燃了作者成长路上的理想、情怀之光。
- 针对描写生动的语句,让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精妙等角度赏析,如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运用叠词 “五彩纷呈”“浓浓郁郁”,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领悟往事蕴含的情感力量,理解文学对人生成长的滋养。
四、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于漪老师的回忆,漫步在她的成长往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场景,感受到了文学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从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到爱国情怀的激发,再到对文学艺术热爱的深化,这些往事都成为了她人生宝贵的财富。”
- 提问学生:“从于漪老师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体会,引导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尤其是与文学接触的瞬间,都可能成为成长的养分,滋养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品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将所学内化为自身感悟,启发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重视文学对成长的意义。
五、作业
-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优美语句、精彩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的赏析感悟。
- 选择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往事,以 “我与文学的初遇”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分享自己类似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 推荐阅读于漪老师的其他作品,或与本文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千家诗》中的部分诗词,拓展阅读视野。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字词、语句知识,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文本学习与自身经历相结合,锻炼写作能力,同时推荐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持续兴趣,拓宽文学知识面。
往事依依
于漪
观山水画 —— 向往自然
读《千家诗》—— 领略文学魅力
听辛词 —— 激发爱国情怀
听《南归》—— 加深文学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对往事情感的体会深度,对于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生活,找到共鸣点。小组讨论环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教师适时介入,引导讨论方向。在赏析语句时,可多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赏析方法,提升语言品味能力。后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作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强化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