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教学反思
发布者:cj_sdm 发布时间:2024-12-02 10:50:46 点击数:
《预防犯罪》教学反思
海洋岛学校 孙文秀
本课是八上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的最后一课——第五课中的第二个框题,意在帮助学生了解刑法,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对选材颇费了一番心思。“犯罪”是一个大的概念,这里面可举的案例非常多,选取怎样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易于理解呢。首先一定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还要和前面所讲的“一般违法行为”相关联,我想到了“打人”这个情节,由轻到重可以涉及到日常行为和重大案件。我想到了电影《少年的你》,想到当时看电影时的震撼,想到这样的情节应该会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且,这个素材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很丰富,可以一直引用到下一个框题,从知法到用法,形成全过程的法律普及。
课堂上,当这一片段播放的时刻,我看到了学生们眼里的震撼,他们迫切想了解主人公的命运和法律之间的关联。
接下来抛出的三个案例都是关于“打人”,学生们热烈又谨慎地讨论,孩子们正在走近法律——这个神秘又严肃的庞然大物,他们积极地看案例、看教材,积极地思考。在分享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虽显得稚嫩,但却能看出他们理解了行为间的区别,理解了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接下来,这节课的重点问题来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少年犯罪,做到明辨是非,远离不良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
今年网络上争议很大的山东三少年案例是最好的例证。果然,学生们也对这个案例很熟悉,话题就这样找到了共鸣,对犯罪年龄的解读顺势展开,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
而随后的短片“少年的自白”也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选到的,没有现成的视频可下载,我就用手机录屏,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课堂上。同龄人的心里话最能打动人心,孩子们看得入脑入心。我想这个故事会为他们敲响警钟,会令他们久久难忘。
整节课的进程由电影故事到真实案例,再到同龄人的故事,孩子们在情境中感悟,在思索中认知,从概念的理解到思想上的觉悟再到行动上的转变,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有所遗憾的是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对于一些法律问题孩子们仍有疑惑,课堂上的表现也稍有拘谨,课堂生成得还不够精彩和丰富。希望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磨合,会有更精彩的课堂,师生共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