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课堂属于学生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22-09-06 13:26:47   点击数:

 

课堂属于学生
构筑课堂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增知长识,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有人说,难道课堂就不属于教师?问得好!但它的“潜台词”(“课堂属于教师”,“师为主,生为客”)及其所蕴含的观点或许就是课堂没能“回归”主体(学生)的根本障碍所在。
表面上看,“课堂属于教师”没有什么错。但一旦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学生,课堂和教师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和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清醒地发现,学生才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对象,而教师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或者比喻为桥梁和纽带。
作为“中介”的教师是不具备主人资格的,是不应该获得“归属”权利的。那么他的角色应怎样定位呢?我想,既然教育是为人(学生)更好地生存,那么,把教师定位于“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协作者”等角色是很合适的。鉴于此,人们提出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以为深得教育“三昧”。
课堂属于学生。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有下人的拘谨、奴仆的胆怯、童媳的压抑。他应该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轻松的氛围,他应该享受汩汩而来、欲罢不能的诗意和幸福。而现实中,我们的许多课堂如战场,强调的是严明纪律,要求的是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曾把某些教师比做“教育警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学生的眼里竟变成“教育的魔头”。有他们的存在,课堂就不是学生的”家”,纵使是”家”,也是一个冰窖般让学生畏而远之的”家”。于是,他们只能成为”一个不回家的人”。
课堂属于学生。因此,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是学生未来人生阅历的实习地。所以,在课堂里,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为他们营造必要的交际场,让他们学会交往,甚至学会“理论”,学会争吵。真正的课堂还要让学生拥有多种生活的体验、多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拥有解开疙瘩、战胜挫折的经历,体尝”苦乐年华”的滋味。
好的课堂永远是人性的、人道的,而上述课堂却剥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特征,又哪里能实现还课堂于学生的教育追求?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课堂非但不属于学生,而且也不属于人类。所以,“课堂属于学生”要义之一就是“课堂属于每一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