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阅读全攻略

磨课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20-12-21 08:16:48   点击数: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磨课的模式有:基本式、简化式、同课异构式、教学诊断改进式、行动导向式。
概念
自从国家和各省市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里就持续开展了教育、教学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公开课、赛课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几次,校际的观摩课、示范课也定期展开。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各年级部备课组几乎周周定期活动,传达上级通知,介绍听课新知体会,统一进度,交流经验,有经验教师对年轻教师以及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共同研讨教法和对学生学法指导内容,编制周课教案、学案等,力争每课的任务明确、知识点详尽、师生互动到位,每节课几乎都集中了所有组内成员的智慧和学识,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规模较大、范围较广、影响深远、级别较高的公开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奥赛,通常把教师上校际、大市、跨市的公开课叫“做课”。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当然,学生对老师磨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大多认为磨课有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免疫力、意志力、精神力,使广大学生在工作后还深受其益。
教育总是从问题抓起,从源头而不自量力,中国的现状决定了各种现实的存在意义,这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问题的本身。人们需要更加实在的去面对现状,而不是停留在无意义的吹毛求疵上。
意义
随着前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一个上进教师的追求。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必要知识准备,……,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磨课,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学校里的高频词!虽然“磨课”这个新生事物,时间不长,却如一股沁人的春风,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学校里许多喜人的变化。
一、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以往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全校性的,范围广,参与的人员多,因此教师之间不容易交流和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和锻炼提高的机会一些有理想志向,希望成长的年轻教师,投师无门,问师无路,只能闭门造车。因此也就不足以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了。磨课在我校开展是以分学科,分年段为主要形式的。这样一来各小组的人数不多,相互之间又比较熟悉教材。因此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人人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因此在一起总能找到共同语言,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这一环节,教师们往往是经常忘了时间,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二、促进了教师成长
磨课让每位教师都必须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而丢了脸,这无形给了教师压力。然而着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每位教师都精心选课、备课,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我想很多教师心里都会想“当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这既是生活又是事业。既然如此就应把书教好,何不趁此机会好好教教,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
三、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四、能说会写
磨课一般是进行两轮或多轮的。教师每经过一轮的磨课,经过整理和反思,在新一轮的磨课当中,语言的运用较之上一次变得更为精辟、简练、生动。议课时教师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理论性更强,更为客观实际和具有诊断性、穿透力。可说磨课把教师的嘴皮磨薄了。磨课过程当中必须有教师的成长记录及成果,即教师必须有个人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因此教师的笔尖都被磨尖了。加上学校的电脑上网了,教师们更有兴趣更为踊跃在网上发表文章和磨课体会。
磨课确实是给我校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让我看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产生了一些困惑:1、同一堂课教师反复的上,教师的激情是否还在?若在一些较小的学校,重复地上同一堂课,学生的情趣还在吗?缺少情的课堂如何开展?2、在教学资源匮乏,设备简陋的学校,磨出的所谓精品意义多大。但“磨课”的功绩是肯定的,如何行之有效,做得更好?衷心祝愿“磨课”活动越走越远,路越走越亮堂。
模式
磨课的模式有基本式、简化式、同课异构式、教学诊断改进式、行动导向式。
程序
磨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录像回放,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我们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要求
一是磨课活动要以五至十人异质同组为宜。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二是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三是反复但不重复。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四是经常化和制度化。要坚持每课必磨,周有小结,月有精品课。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具艺术气息,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是磨课的主题必须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各领域中内容最多,在教材中占得篇幅最长。但目前针对计算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一般照本宣科,很少深入思考;公开课教学中,大多数计算教学课和其他类型的课相比很难出彩,于是限于评比的功利性,很少有老师选择计算课,比如:2010年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泰安赛区32节课,只有两位老师选择了计算教学的内容,实际上课效果看,和其他课型相比有明显差距,这样无形之中也给了广大一线教师一个暗示:研究计算课教学没有前途,这也是造成广大教师不深入研究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是我们平时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我们也越有责任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展开对计算教学的深入研究。
六是将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作为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
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张丹教授建议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的基础。通过考查,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弥补缺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知识类型,调整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立使能目标。
七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汲取他人之长不一定全盘照搬,取其一点,变为自我,和自己的教学设计融为一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在备课和试教之前我从网上搜索了大量教学设计、实录,网上的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大多都没有多少特色,可利用价值不大。但有两个细节给我们印象很深:
 
一个细节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出各种口算方法之后,有位老师是让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再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几种方法,你看明白了哪种,给大家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还有个细节是练习的设计。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有个老师就设计了一个练习12×44,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用个位上的4和12乘、用十位上的4和12乘会出现两个48,就让学生分析这两个48的不同,在分析的过程中势必会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会对算法——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予以采纳。
 
八是观课不用太专业,抓住一点分析透彻就行;扩大一点说,教学研究要向专题化、深入化转变。
我们以前的听课大多都是每个人全盘听,听完之后泛泛而谈,很多时候评课一般都是:教学设计合理、教师语言精炼、基本功扎实等等,等第一个人评完课之后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评了,因为再评都差不多重复了。教学研究也是大多都泛泛的研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这次观课时其中有一个老师观测的角度是老师的提问,这个老师在收集课堂上发生的真实问题非常详细,进行观课分析时也很详细,看了最终的结果我受益很大。以前我自认为我的课堂语言还算比较精炼,但经过这么一量化分析,我才发现我整节课中有9.6%的问题都是无效问题,而这些无效问题都是是非判断性的、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会吗?行吗?是这个还是那个?等等。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有意识的改掉这些问题,更加注重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如果我们对每位老师都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那么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