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地理广角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中学地理教育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20-10-26 09:38:29   点击数: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中学地理教育

 

 

 

浙江省教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许多动向表明,走向21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教育将在更高普及程度的基础上,注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将是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国际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水平的高低。我国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新动向,及早做出战略筹划。

一、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地理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从来没有间断过,人类总是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并谋求不断进步的教育方式或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都把战略目光投向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开创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显示出20世纪末世界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即它的未来预测性和改革思路的前瞻性。正如1989年10月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所言:“过去,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从来都是一次次地追随时代,而不愿开创时代;现在教育必须导致时代变革,而不仅仅是回答时代的变化,必须在帮助开创更为可取的21世纪方面起主要作用。”由此拉开了世界教育改革重在开创时代的大序幕。人们把深化教育改革与开创新时代联系起来,把开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看成是各国迈向新世纪的成功之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体现出创造未来与适应未来的一致性,呈现出世纪教改面向21世纪的战略重点,立足于“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这一思想。也不难从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美国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2000年的教育战略》、1993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的全美教育改革法案《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88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1989年法国公布的《教育指导法》、1987年日本内阁公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实践方针》、1993年俄罗斯公布的《俄罗斯教育法》、1993年我国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9年我国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府决策,表明了各国高层都以立法的形式,以创新特色的教改方案吹响了进军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号角。这正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特色。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在面向新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用战略性的眼光审视、反思本国在教育体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不约而同地得出相似的结论:地理科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广阔的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

1.社会的需要离不开地理科学

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正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课题和应用方向。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举一动及其衣食住行的活动空间,无不涉及到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汇合,其研究领域非常广阔。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利用地理条件和地理科学知识进行资源开发、城市建设、河流治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以及对人地关系的深入研究等等,越来越感觉到地理知识的迫切和重要。所以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地理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不但把地理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计划,也把地理教育作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科学

在近代,由于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呈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学科的内容增添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科学教育提到了学校的中心地位。在现代,教育与生产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学科教育与现代生产所需的科学技术原理联系在一起,成为促使学科和课程内容加强理论性的因素之一。现代地理科学强调以综合的、系统的观点去研究和分析问题,这不仅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也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地理科学研究,在广大地理工作者的努力下,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空前的发展。教育科学与地理科学的发展与结合,引起了地理教育思想和地理教育科学、课程内容的变革和进步,地理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全球范围有越来越重视地理教育的趋势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动态和趋势不难看出,地理教育正在国际范围内走向普及与提高。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使社会各方面日益感到地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知识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工业国家的自然科学教学,多强调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强调对学科基本思想、学科意义的理解,强调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创造性方法,重视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随着自然科学人文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综合性课程的优势更为明显,出现了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地理学课程。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城市规划”等,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和课程有关的现实问题。这与我国目前中学变单独课程为综合课程(如《自然》、《社会》等)的改革思路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地理课程“有分有合,从分到合”的发展趋势。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长期以来一贯重视地理教育。199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颁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提出以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5门课为“核心课程”,属全国统考科目。把“地理”列为5门“核心课程”之一,开创了美国有史以来重视学校地理学科的先例。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日世界对地理教育的价值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肯定。

二、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并使高新技术产业为培养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贡献;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三、“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学科。它阐明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内容虽然很广,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现代地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并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的观念。

近几年来,地理学一方面加强了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如城市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广泛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这种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化的趋势,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潮流。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趋于融合的新形势下,处于两个科学体系结合部的地理学,以其优越的学科地位而处于有利的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很快。

地理学在吸收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其方法论也在不断革新。数学概念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形成了“计量地理学”,给地理学带来了“计量革命”。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概念和方法用于地理学的研究,从而在地理学中出现了地理控制论、地理系统和空间系统论等学说。新技术的应用,如电子技术、同位素技术、信息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实验室(站)的建立,不仅能够深入研究并揭示许多地理过程的变化规律,而且在地理信息系统的获取与处理上也朝着系统、准确、客观、迅速的方向迈进,从而提高了地理学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地理学的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能力,同时在研究地理过程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使地理环境的预测预报成为可能。

由于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它在社会实践和各学科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人们希望对地理学有更多的了解,社会的发展进步也要求人们必须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借以在当今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批高素质人才,外交、外贸、国防及遥感技术工程等方面的工作者,更需要掌握广博的地理基础知识,否则他们将无法胜任工作。诚如《地理知识》杂志封面提示:要想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你必须拥有地理知识。

四、21世纪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即初中和高中分阶段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大部分人初中毕业即走向社会的现实,故各阶段均要保持其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而不利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宏观调控。以浙江省为例,初中地理的内容尽管已经分解到《社会》和《自然》之中,但其中应该体现地球和地图的基本常识和作用;中国地理的基本内容(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气候、河流、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交通运输和贸易、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世界地理的基本内容(如世界的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和国家、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况及世界的陆地自然带、海洋和交通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学基础上的提高和拓宽,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可为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基础。其教学的目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地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人口、城市、文化、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和中国地理区域研究诸方面。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传授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地理学习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素质;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独立获取、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利用地图、图表、图片、音像等直观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