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写作大本营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20-09-16 15:44:49   点击数:

   我是一个初中语文老师,又是一个班主任,深知在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所以我的语文课非常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然而,在物质生活显著提升的当代社会,很多的传统名篇,经典作品,学生并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教科书上的东西非常假,空,远。我常常为此而苦恼甚至和学生辩论,强制学生记忆,但是我发现效果并不好。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我发现学生并不是不喜爱阅读,不爱学习,我会经常发现《鬼吹灯》等读物在班级流传,而且还有家长反映学生在家用电脑,手机看网络小说。认真思考后我发现,初中的孩子对有情节,有冲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易于被感染。于是我在语文课本中寻找突破口。终于,我发现文课文的背景材料,尤其是古典诗词,名家名篇的背景资料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涉及到作家的心路历程,有很多作品是作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人生境遇下完成的,这一特点,很值得探究,它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对学生理解本课作家作品,文章内容,甚至是对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哲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它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正面的影响。下面我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的后四首为例阐述我的认识。

    古典诗词的学习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爱国情怀和美好情感的最好范本,而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诗词又都是这些范本中的范本,范仲淹的《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每篇都是宋词中的菁华。
 
    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先告诉大家宋朝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经济多么繁荣,社会多么繁盛,文人多么幸福,发生在文人身上的故事又是特别的多,这都与宋朝的重视文治是分不开的。然后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去查询四位宋朝作家的故事,我特意强调是故事,而不是作者介绍,文学常识等语文课堂知识。等到第二天展示给大家,学生们非常有兴趣。

    第二天的课上,作为听众的我和学生们会一起听到很多有关四位作者的故事,虽然故事各不相同,但是在搜集和整理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的走近了作者,走进那个千年之前的大宋王朝,在这个王朝中给几位作者安排好了人生的坐标。
    这时候我轻松的选出几个段子作为重点段落提醒大家:范仲淹的边关之旅,苏轼的自我放逐,李清照的国破家亡,辛弃疾的征战沙场。这时候的作者早已经不是空泛笼统的几个汉字符号,而是已经成为唤醒学生记忆和感情的人物,他们早已被学生聪明的小脑袋演绎成了一段段曲折离奇又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学生甚至还加入了更多的演员,文坛领袖欧阳修,机智聪颖的苏小妹,倔强刚强的王安石,风流倜傥的赵明诚,满怀激愤,壮怀激烈的岳飞、、、、、、这个时候学生的眼睛是亮的,表情是松弛的,精神是放松的,愉悦的,头脑是清晰又略带兴奋的状态,意犹未尽。
    这是一个难得的时机,让学生带着这份难得的体会和感受默读诗歌,以第一视角,也就是诗人的视角感悟诗歌,边感悟边默读,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会发酵的特别好,是时候让他们放声朗读了,读出情绪,读出爱憎,读出理解,读出自我。一堂美美的赏读课应运而生,这样的课岂不是比老师生硬的讲授轻松百倍,而效果也要好上百倍。
    在讲解诗词内容之后,教师适时加入情感态度与人生观的教育:观察古人面对悲惨的人生境遇时的生存状态,就能更好的面对自我生命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才高八斗的苏轼面对屡遭贬谪的人生却泰然自若;老之将至的辛弃疾白发丛生却心向战场;家破人亡的李清照尚能吟出不灭千古的美文、、、、、、这些古人,可爱的诗人们,无不把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祸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才堪称伟人,值得顶礼和追随。在一遍一遍的吟咏中,这样的先驱怎能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我,感受了自我,完成了自我,也提升了自我。这是一系列的德育过程,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寻访古人,接近古人,了解古人;和古人交流,悟古人精神,替古人发声;从被动接受古人的情感价值到主动吸收践行古人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古人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语文课上得到最好的传承和体现。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