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20-09-15 09:22:09   点击数:

如何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接触的新事物也越来越丰富,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目前在校初中生普遍感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一走进学校、班级就闷闷不乐,对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毫无兴趣。基于这一现实,校本课程便应运而生了。我们可以通过校本课程这个平台,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顺利开展。借助于校本课程这一平台,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主体性地位;学生发展为;本学校特色   形式多样校本科评估策略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那么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顺应这种形式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由原来的呆板单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之外、书本之外的知识,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发现、探索,在更广阔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潜能。  

要想把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展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事物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教师对此还不熟悉,所以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校作为校本课程的坚强后盾,必须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组织教师搜集材料,确定项目,调查研究,形成体系,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理论,使教师充分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指导课程开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评估方案,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二、确定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一样,是和学校、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最了解它的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教师,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基于这两点,可以看出教师才是校本课程的主体,教师最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按照本校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对学校而言,这是对学校特色文化的传承。对学生而言,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三、校本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要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校本课程在开展过程中要着重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发展。  

四、具有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基于学校本身自主进行的突出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的课程,是完全由教师根据当地文化、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兴趣爱好实施编制的课程。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规定的课程能够适用于大部分学校及学生,但是无法照顾到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和特点,不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平台,校本课程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和不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五、搜集材料,编制教材   

当教师充分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学校特色及学生特点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自己所要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了。然后大量搜集资料,可以利用学校资料室、图书馆的现有资料,也可以利用网络或实地调查,保证搜集到的资料要经得起推敲,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  

六、课程开展要形式多样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所以校本课程不应该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应该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任何课程的评价都不应该是一组组僵硬的数字或测验时的一个分数,而应该是通过对所学内容和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量化评价转向质性评价;不应该是期末考试时一个终结性的分数评价,而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评价,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为基本前提,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建立自信。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