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实施策略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20-06-18 15:50:22   点击数:

收集处理信息 激活课堂生成

    ——地方课程实施策略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当地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是根据宁波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为满足宁波市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而在宁波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它植根宁波、面向宁波、服务宁波,充分体现宁波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宁波的实际需要。旨在培养宁波市中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结合宁波市经济文化的特点实施操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为培养新一代宁波人服务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理论式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对象只是教师和教科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把过去教师讲述灌输的内容设置为一些模拟情景,也不过是改变了一种灌输方式而已,看似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口、动脑研究和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点从内心有所感悟,从而提高认识、激发热爱宁波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如何让经历几千年沧桑的宁波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获取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关键在于我们要立足课程,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从改革教材、课堂教学方法着手,从开发学生的智力着力,让地方课程教育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每个学生主动了解宁波、认识宁波、适应社会。 

 一、 组织信息收集、研究小组是激活课堂教学的起点 课程改革的今天,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复存在,那种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的空间;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的营地;教师的教不应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要想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念。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需要集体的智慧和成员的分工协作。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他自己独有的优势。有的学生善于组织管理,有的学生善于书籍资料的查阅,有的学生善于报纸信息的收集,有的学生善于网络资源的下载,有的学生善于社会调查,有的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释疑,有的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组织好学生的信息收集、研究小组。 

1、 根据教学内容引发、梳理、选择子话题。每一课教学都可以引发许多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子话题。课前可引导学生首先提出与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相关话题。如《家乡的变化真大呀》的教学主题,抓住家乡的变化(着重从各种环境变化来体现)运用比较这一手段又可引发出“居住环境环境的对比”、“新老交通设施的变化”、“街道的对比”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探究家乡、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

2、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组成研究小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主体参与越积极,感悟的程度就越深,教学收效就越佳。因此,老师要不断创设主体参与的形式,大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活动起来,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思考、实践,加深感悟。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时,教师不要指定小组成员,可以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开展“专题”的探究活动。然后让自由结成的研究小组从梳理后的子话题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作为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同时,教师可根据分组情况结合学生特长适当调整组员,尽量做到既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又能使各组内学生得到合理配备,促进组间的均衡发展。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 小组内制定活动计划,选择信息收集、研究的方式。有效的学习需要在合作和一定的支架下展开。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这种不存在统一标准的客观差异性本身就构成了丰富的资源。自由形成研究小组后,小组内的成员要研讨制定活动计划,既可先以个人收集为主,然后再在小组内将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向组内成员介绍自己在收集中得到的感想和启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收集、研究,共同通过查阅资料、搞调查、做实验、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等方式来获取信息。无论哪种活动方式都可在生生互动中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一份清晰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目标和有序的分工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应在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 

二、 引导处理信息、交流信息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不但要在课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课上更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1、有效利用信息进行再处理。由于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信息收集、研究的内容,因此学生往往会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课堂来。虽然课前学生已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但课上还需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及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再次进行梳理和整理。例如:《院士之星》一课的人物信息小组在汇报家乡的院士时,说蒋筑英不是宁波人,是杭州人。教师肯定了他的说法,而且补充了有关蒋筑英的资料。并说明蒋筑英虽然不是宁波人,但是我们家乡浙江人,这是我们浙江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学生会更明确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哪些内容与教学关系不大,从而,产生学习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有效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的权利,学生也因此对教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放一部分权给学生,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才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的批判性。但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总难避免有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这就需要他人特别是自己不断加以分析、纠正,在批判中完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对自己获取的信息和他人的信息进行自评或互评,这样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我心中的广场》一课中,我播放从广场现场拍摄来的片断,广场上的人们在广场中的种种表现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时存在的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在建筑物上随意画帖、践踏草坪等不良行为进行评价。先在教师引导示范下让学生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接着让学生由对他人到对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在公共场所时的表现。这样,随着道德认识的积累,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在分析批判中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具体,得到有效提高。 

三、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训练的情境,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我爱宁波桥》一棵,学生通过收集、处理、交流有关宁波桥的信息,亲身感触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可爱。同时也点燃了建设家乡未来的一颗颗火热的心。学生们对家乡的现在与未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建议从我做起,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保护周围的环境;有的学生要在家乡建一座跨世纪的大桥,以此来繁荣家乡的经济;有的学生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自豪之情充满了学生的心间,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要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精神不是教师的语言和课本所能达到的。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把握,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这种以收集处理信息来激活课堂教学的方法,创设了充满生活趣味的,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走出狭隘的空间,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扩大了信息交流渠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 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 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 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