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几点体会
发布者:cj_wbp 发布时间:2019-12-03 08:37:41 点击数:
指导教师李捍卫:实施“分层教学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对分层教学法理解全面,分析透彻,论述清晰,层次清楚,实施方法操作可行,步骤安排合理到位,激励措施贴近学生实际。这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也是达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推广交流。
指导教师刘艳群:层次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它真正体现并具体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学生差异,追求“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理念新颖、科学,教学方法更值得学习和推广。
专家今天的讲座,给我很多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一下我在“分层教学”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敬请专家指点。
一、合理分层、科学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1、科学安排小组人数
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基础和前提。如何把众多的学生合理搭配、小组合理布局,使“分层分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呢?经过综合考虑分析,我认为采取6人小组较合适。这样既避免了人数过少造成的组数太多,不好统一管理,也避免了组员过多,组内交流可能受到影响的局限。小组交流时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也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巧妙安排排位方式
小组位置摆放可采取“会议桌摆放”形式围坐,A、B、C层学生各两位并逐级捆绑,每组形成两个帮扶链条,同时六位学生又组成一个小集体。这种排位方式既方便了学习上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便于互帮互助、利益捆绑,也增强了小组内在纪律上的互相监督力度。
3、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同时兼顾平时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小组成员搭配时让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力求使各个小组都尽可能的实力均等。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各层次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捆绑共进,也为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当学习小组成立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学习组长两名、纪律组长一名。学习组长一般由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两位A级学习担任(因考虑到组织能力、个人威信及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个别学习小组的组长可有所调整,但学习组长最低为B级),主要负责学习小组活动时的组织、任务分配及“疑难问题”的讲解;纪律组长每组一人,由自制力较强、威信较高,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主要负责小组内纪律监督,及课堂评价的计分、统分工作。
5、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晋级或降级的变更。每两个月为一个调整阶段,在此阶段之间认为选层过高或有进步需要改层的,师生达成共识后,可升降为自己满意的层次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备课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障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障。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结合班级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以数学为例:C层学生应识记并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立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减少学习数学的恐惧,培养自信心;B层的学生应做到在C层的基础上,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性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进取心;A层学生要求学生在B、C级目标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一些综合性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应制定分层教学方法,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制作分层教学课件,印发分层导学案,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设置分层练习、作业,设计好当堂反馈检测题。备课过程要同时兼顾所有学生,应让A层学生冒得出,让B层学生迈大步,让C层学生不落伍,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以此来保证分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落实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问题—自学—互助—展示—点拨—运用”六个教学环节。分层教学课堂要求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分层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何讨论、帮扶,如何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1)自学为主。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编写导学提纲,印好学案。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自学教材,将重点和疑点做好标记,做好高质量的自学和独立思考。
(2)全员展示。组长在组员进行了充分预习后安排组内交流,各成员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组内探讨交流,展开“兵教兵”式逐级帮扶活动,清扫疑难障碍。
(3)适时点拨。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并适时加以点拨。点拨要有针对性,在恰当时候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让C层学生回答一些基础性问题,使其有较高的自信心,稍有难度的问题可先由B层回答,然后再让A层学生进行补充、评论,提倡学生质疑,能提出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小的疑问在“一帮一”或学习小组内解决,较难的疑问可有学习小组选出代表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共同分析。
(4)导师联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活动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小组交流时,应组间巡视、参与讨论,及时发现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及时的提供帮助。
(5)当堂达标。教师精心设计达标检测,按三类教学目标,从难到易分三个层次的“达标检测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层次进行自我测试,主要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能完成本级别的对应题目为“达标”,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题目挑战,以完成上一级的题目为“晋级”。规定时间内将完成的达标检测题,由学习组长组织,让A、B、C层学生逐级批改,最后将检测情况报于学习组长,学习组长统计达标及晋级名单及得分情况,并当堂评出“优秀小组”和“晋级之星”,由纪律组长做好记录备案。
(6)分层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C层学生一般布置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主要是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B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练习,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A等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选择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比如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同时也可补充一些“弹性作业”由各层学生自选。分层作业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完成,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
四、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后盾
1、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首先,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小家”,这个“小家”经营的好坏,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组内所有成员都应该为了小组荣誉不断努力、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
其次,鼓励小组长多组织小组会议,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在课堂上对组员多鼓励、多表扬,让组员体会到成就感;此外提醒小组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自己的威信,;课下多和组员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增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树立帮扶意识
在班内树立“以帮助别人为荣”的思想,对给予别人帮助的同学大力表扬,对得到帮助的同学给予感恩教育,让“帮助别是快乐的,得到帮助是幸福的”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积极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3、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1)组员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可采用积分奖励与精神奖励两种方式。
积分奖励:在每节课对各小组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时,以能否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为标准给予加分,每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不扣分);在当堂达标测评中,完成本级别题目加一分,每晋一级均再加一分,A层同学帮扶的B、C层同学若他们通过自己的帮扶成功晋级,则给A层学生按晋级对待;课堂表现优秀的小组(指讨论有成效,互帮互助做的好的小组),其组员各加1分……,所得分数当堂记分,每周总结一次,每周五公布各小组组员的得分情况,并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表现之星”(前五名)、“爱心帮扶之星”(由被帮助的组员积极推荐产生,人数不固定)“进步之星”(每组一人,主要针对C、B学生,由组长推荐产生),每两个月以每周累积分数为准,全班集体表彰,颁发奖品、奖状。其中记分、统分工作均由纪律组长完成。
精神奖励:除记分奖励外,还应经常在课堂上采用“口头奖励”。口头奖励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学生举手但未能正确答出或回答不全面时(即达不到加分标准时),尽量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时鼓励,激发下次继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基础较差,自信心不强的C层学生,更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因此,只要学生举手,一定要把回答的机会尽量让给他们,无论他们的展示是否到位,回答是否精彩,都应给予表扬,多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他们,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差生转优、优生更优”的预期目标。
(2)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每节课由任课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将评选出的老师最满意的小组组号记录在专用教师评价表上,此表须由任课老师填写且签名,由专人负责保管,每周一总结,累计次数最多的前五名即为“老师最满意的小组”。
将本周内课堂上各组员的得分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出总分,每周五公布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并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表现小组”。每学期将教师评价、课堂积分评价、学情测试评价及平时表现等各项综合,评出“最佳帮扶小组”“最具凝聚力小组”、“最具潜力组”等,每学期两次进行集体表彰,颁发奖品、奖状,进行学期总结。恰当、多样的评价机制犹如一个个台阶,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分层教学的稳步发展。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它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点点的积累,需要大家集体的智慧。“分层教学”定会越来越显现出其优势,将会为我们的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