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物理 > 交流共享

好课堂的背后是好老师和好规则——袁佩林

发布者:cj_wbp   发布时间:2019-11-22 07:26:57   点击数:

    在贵州六盘水支教期间有幸接触到“好课堂”项目,解开了六盘水钟山区的项目校的学生的超强表达力之谜。
    在钟山区的项目校的课堂上,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师生一问一答的简短的对话,见到的多数是学生大段大段的表达,无论是小组组展示时学生问题的陈述、观点的表达,还是倾听的学生的提出的质疑问题表达,其流畅度、自信度真是令人惊奇。经过一番探索,我发现,学生的表达是训练出来的,其功劳在于好课堂项目的牵动、好教师的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
    我之前在指导教师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倾向,让老师先明白,改变观念后自然就变成自觉的行为,然而,观念的改变是在是太慢了。所以,在指导教师参赛课,与其讲不清道理时,就直接写出步骤,就这样做,老师做出来效果也很好,要比讲清道理后再创造要快捷的多。早些年,我区引入澳门科学教学时听到的经验:优秀的教师形成教学案,年轻教师去执行,没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经过使用固定的教案“试教”的过程。那时候还觉得这是束缚教师的创造力,现在看来,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初始阶段的实践一定要有规范。
    在经过了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学习者课堂许久的实践探索之后,我们的课堂依旧不是很理想。老师的认识在提高、观念在改变,能力、素养也在提升,为什么课堂的变化总是不如意?在看到钟山区的“好课堂”现象后,我坚信,要想改变课堂,不能等待教师的观念的改变,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发现、感悟,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规则去做。教一定要有法!“教无定法”是对那些已经在规则下形成自己的风格后的教师来说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教无定法”,很可能一世糊涂,到退休了、离开讲台了,还讲不清楚课究竟该怎么上。因此“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有常法”。自然人走上讲台,实现自然人到取业人的转变,是研究“教有常法”。先进入“教有常法”,后能登上“教无定法”享受“教无定法”。如果忽略了“教有常法”是很滩进入到“教无定法的高度的。“教有常法”是不能跨越的,进入它是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实现教学目标,走近拥有讲台、享受讲台,要超过它,为什么不让它研究一般规律,然后走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这个奇妙的境地。”(冯恩洪 《教贵有新 道无穷》)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不会比六盘水钟山区的学生差,我们的多数课堂上学生缺少展示表现的机会,得不到该有的训练,学生不敢说,说不出长句子。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没有表达很难有思维。“读、思、达”是所有学科共有的素养。学生连基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达不到上乘,如何在纸笔测试中有优秀的表现?我们的教师常常以抓升学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由,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不舍得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提问,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纸笔训练上,而老师又抓不住学生在纸笔作答习题中反映出的思维问题,表达方面的问题,最终,学生测试中的问题还是阅读(审题)、表达方面。课上的展示、倾听、质疑,恰恰就是在众人的监督下提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很好的做法。
    
     好课堂的三个要素:问题、合作、合适,转化成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则““一讲三不讲”。全班都会的数教学设计要师别讲;看书能糾的错教师别讲;合作能糾的错教师您修养好一点,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错的比例相当高的问题,教师不讲是失职,才 需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一讲三不讲”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37中的金颖老师在没有看到的好课堂的样式,仅凭我的描述设计了《家庭电路》一堂课。小组有展示,通过自学和展示解决了50%以上的问题,这已经是进了一步。当我播放钟山区的项目校的课堂视频时,有老师提出质疑,是不是演出来,当我播放第二段、第三段,第二节课、第三节课时,让教师观察,课堂的场面是不是能演出来,老师自己说,是训练出来的。怎么训练?这种训练会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我跟老师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在学生的配合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那么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配合学生来完成不是更好?保证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学设计,设计才是教师的真功夫,讲授不是。
     1、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标中含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达到的结果。应该是学生能够看得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以检测的。以物理为例,教材上课文中的小标题是内容,这个内容要学到什么程度需要在目标中表述出来.

 
      2、设计自主导学案。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客观、主观问题结合,最好是有给学生搭梯子的感觉,起到导学的作用。“是什么”的问题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紧着为什么的问题。
     如关于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在导学案上提供家庭电路组成图,在各个部件旁边加上序号(1)(2)(3).....学生填写组成部件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元件的作用(这就不用写了)。这个问题在教材中就能够找到。
    接着第2问,电灯和开关是怎样连接的?电灯和插座是怎样连接的?为什么这样连接?连接方式在教材中能够找到,为什么这样连接就需要结合以所学的知识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有简答的思维
     第3问,将开关、电灯、插座连入电路。这是个应用问题,知道元件如何连接,还要接入电路。连电路用时出现了的新的问题,火线和零线代替了之前电路中的电源,在连接电路上与之前相比就有新的点,就是将元件如何连到火线零线上,通过观察图可以找到方法。
    第4问,家庭电路组成的前三个元件在图中的顺序是最合理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找不到。这是引导学生提问题。“看到这样做就要想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可以有以下的问题:
    图中开关是接在火线那边的,接在零线上行吗?
    图中的电线怎么连接?(在之前的连接电路的时候都有接线柱,现在没有)
    图中的保险盒为什么直接在火线上?
    实际中电路连线中火线一定是红色的吗?
    图中固定电线都用夹子,实际上在墙里面则么走?
    这些问题,有些在通常的教学中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有些在教学中根本就不会涉及到。通过学生的质疑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问题来自于学生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观察、探索、发现。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学生竟然一个问题也问不出来。可见平日习题训练让学生只看到题,而看不到问题。
    
    3、批阅导学案。梳理学生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比批改课后作业还要认真的对待学生的预习作业。从学生预习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教师通过批阅导学案后要设计的。
    比如,在“三线插头和漏点保护器”部分,导学案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1.列举用三线插头的电器(3个以上)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我查阅了10个学生,有4个学生在举例中写道“电视”,而且共同特征是“大功率”。从学生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大功率”的含义是模糊的,或者是不清楚电视的功率的大致大小。也没有真正的观察家里的用电器。根据学生的预习案中反映出的问题,知识(功率的大小)、学习方法(观察、归纳)、学习态度(实事求是、有证据)都需要指导。怎么指导?通过小组展示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老师的评价总结就很关键了。
    好的教师的教学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批阅导学案中可能会发现教师多年教学都会忽视的教学点。
       如,在“火线和零线”的教学内容部分。导学案上问题是如何使用试电笔检验火线和零线?描述现象,结果。分析试电笔中大电阻的作用?这个问题的设计就缺少了检验零线和火线出现现象的原因。只关注了结果。后来在讲到三线插头、漏电保护器中又有一个问题,就是电路的回路的问题。如果在测电笔的使用的教学环节中就设计出问题,后面的内容也就容易解决了。
      让学生问问题是一个方面,学生问不出的关键问题,教师要设计出来,有意设计通过做其他问题引发的深度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质疑提出来。
      由此看来,教学设计并不止于设计出导学案,更重的设计是在批阅导学案之后。
      除了规则需要好教师。
      
      梳理学生的问题包括两部分,一是来自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合作解决。二来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中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设计教学。
 
      4、倾听学生展示,做出评价。
      这一步是教师课堂智慧的表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学生的问题来自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来自于实践经验的学习,既有知识的学习,还有方法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这就扩大的教学的范畴。在评价中指导学生的学习。
         问题、合作、合适,好课堂的三个要素,实施起来,“合适”是最难的,合适的目标、合适的问题、合适的方法、合适的预习布置,这才是好课堂内涵所在,所以,好课堂要有好规则,更要有好教师。动起来,去做是关键,行政的干预,强制实行是必要的。
        
     指导教师初试“好课堂”就发现的很多的问题,不会合作、不会提问,者而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教师的问题。长期的被应试所束缚,大量的练习绑架了师生的头脑,用训练技能的方法来训练能力,劳而少功。践行好课堂,首先要做!很多时候,老师还没有做就摆很多的困难,什么学生多啊,考试怎么办?学生不会说怎么办?说不对怎么办?.时间不够怎么办?........到头来还还在原点,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钟山区的课堂有起色,就是做的结果。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