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台风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9-09-27 09:54:38 点击数:
小说台风
湖北省当阳河溶初级中学 张勇
2009年8月4日02时,“莫拉克”台风在东经135.6°、北纬21.1°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于8月8日横穿台湾省中部,掠过台湾海峡,9日16时20分在福建省的霞浦登陆,而后就一路北上,经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后,于11日19时离开我国大陆进入黄海。据报道:此次“莫拉克”台风共造成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五个省市超过34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台湾省的经济损失最为惨重:到8月25日下午6时为止,“莫拉克”台风造成了台湾省共500余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的惨重损失,仅台湾省高雄县的甲仙乡小林村至少就有491人失踪。那我们不仅禁要问:“为什么我国的东部沿海一带会屡遭台风的侵袭?为什么台风又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呢?“
在八年级的中国地理课中我们知道:台风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台风常常会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但同时,台风也能为我们的沿海地区带来十分充沛的降雨,有利于缓和或解除旱灾。
查阅有关的资料书籍后,我们知道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气旋性涡旋。我国中央气象局根据热带气旋地面的中心附近地区风速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热带低压,最大风力相当于6~7级;台风,最大风力相当于8~10级;超强台风,最大的风力在12级或以上。
根据1995到2006年的统计,这12年中,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共有178次,平均每年约8次,其中强台风85次,平均每年3、4次。从发生的季节看,以7~9月登陆的机会最多。
那么,为什么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呢?这得从台风生成的条件说起。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一般认为合适的环境条件是:气旋。它的形成、发展和维持必须有大量的能量供应。要求海水表面温度必须超过26、27度,低于这个数值,就很少有台风出现。海水温度高,主要作用是使海水大量蒸发,使近海面空气变成高温高湿状态,以促使热力对流的发展。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水汽凝结,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因为水分在改变它的状态时,会不断地发生着热量的转移。从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蒸发、升华、融解的过程,都得吸收热量;而凝结、凝华、凝固的过程,都得释放热量。这种在水体转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这种潜热不但作为台风发展的能源,而且保持能量的持续供应。这就是说,水汽充足,才能释放出足以维持台风活动的能量,而空气温度越高,它容纳的水汽量就越多,同时水体温度越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也越多、越快。
第二,要有足够维持涡旋存在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环流,必须在具有较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的地带才能产生。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上为零,随纬度增高而加大,因此台风不可能发生在赤道附近。而纬度太高,由于太阳不能直射,温度低所以海水温度也低,台风也不会在高维度地方发生。据有关资料,台风发生最适宜的纬度是五到二十度之间,其中又尤以十到十五度之间发生的次数最多。
侵袭我国的台风,大部分发生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广阔的西太平洋上。这里海域辽阔,夏秋季节海水表面温度常常大于二十八度。这里不仅温度高,而且水汽充足,又靠近赤道无风带,风力微弱,完全符合台风的生成条件。这次“莫拉克”台风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千米(620英里)处。台风只在低纬度辽阔的海洋上发生,而且多在5~10月出现,这说明台风的发生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和季节。每年7~10月份水温高、蒸发大、水汽充沛,台风出现的机会最多。因此称这四个月为“台风季”。
台风的发生,还需要有合适的“流场”。据近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影响我国的台风至少有85%产生在热带辐合带上。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有季节性的位移。当热带辐合带位于赤道区域时,由于地转偏向力很小,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就时间来说,只有在夏秋季,热带辐合带才移到北半球离赤道较远、偏转力较大的地区。冬季,热带辐合带偏居在南半球,所产生的台风很少影响我国。入春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热带辐合带也向北半球推移,大致徘徊在中南半岛与南海之间。到了5月,在南海就可以出现台风。到了夏季,特别是7、8月,热带辐合带移到南海东部和台湾海峡一带。这时,大陆上气压很低,东南季风势力强大,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最大。南起广东,北到辽东半岛,都有台风登陆的可能。9月,热带辐合带仍在南海与菲律宾一带摆动,台风对我国的影响仍然很大。但登陆的地点比较偏南,一般在温州以南,特别是广东沿海一带。10月中旬以后,大陆高压逐渐强大,热带辐合带也南退到赤道附近,热带气旋大大减少,侵袭我国大陆的台风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