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研新动态

语文各种课型的学法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9-06-12 16:34:31   点击数:

1.预习课学法
①必须明确预习要求,才能增强预习的自觉性。应让学生掌握要求,展
开预习。②掌握预习步骤。预习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读,包括
朗读、默读,先阅读全文,了解全貌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划,划出难
懂的字、词、句以及段落层次等。查,查字典及各种参考资料。思,思考各
种问题,有不明白之处需要研读。写,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议(或问),
有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与同学或别人进行议论和交谈,或问老师。③
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进行预习检查。
2.听课学法
①听讲。教师在讲课前要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明该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
或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
习效率。其次是指导学生对教师讲课时强调的重点给予特别的注意。②质疑。
首先是指导善于发现疑难点,并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其次应指导学生自己
多开动脑筋,尝试解决,或从课文求解。③笔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引导学
生记笔记,养成边听课边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听课时应记下:A.本堂课的
目的、要求;B.讲课的重点部分;C.有争议的问题;D.黑板上的板书(富有
逻辑的板书,就是浓缩的课文提纲);E.对一些问题的总结性发言。
3.复习学法
①指导学生自编复习提纲。对高年级,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
系统化的整理,自己编写复习提纲。②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
率。③指导学生经常复习。①指导学生交叉复习。交叉复习指的是不同学习
内容的复习交替进行,这样既可达到分散复习的效果,又能加强大脑皮层的
兴奋—抑制过程。
4.独立作业学法
①指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应指导学生在作业之前先看看课堂笔记,
或回忆一下讲课内容,然后看课文,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讲课内容,再根据
作业要求开始做作业。②指导学生自觉检查作业。一是检查作业结果或答案
是否正确;二是检查作业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再是检查思维步骤是否合理。
养成学生“自俭”的习惯。③指导学生探究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学生作
业中的错误,通常都有认识上的根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明确作业要求,
重新复习已学知识,然后自己订正错误,从而填补知识掌握中的薄弱环节。
附:四步自学指导法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自学——讨论——练习——小结
1.自学
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
部分思考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再根据各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这过
程中分别进行重点指导。这里的“自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
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
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独
立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自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也是有层次的。第一阶段为基础阅读阶段,主要为使学习者具有基本独
立阅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理解;第二阶段为逻辑整理阶段,
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结
构;第三阶段为结构迁移阶段,这时学习者能把自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结
构联系起来,对其中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也能找到突破点,并通过
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自学”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然后学生自学;②学生先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自
学的内容;③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学习。
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
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目的性”,一个“计划性”,是自
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在“自学”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重
要方面。
2.讨论
这个阶段指在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经过相互探讨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以提高认识,特别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同时培养了学生“听”的能
力和“说”的能力。
“讨论”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在教师的组织和点拨下,全班对重
大问题进行讨论;②一般问题,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让前后左右四邻的学
生进行讨论;③细小的问题,同座位的同学不时轻言细语地交换意见,这种
形式从前一个阶段(自学)直到后一个阶段(练习)都可以自由地进行。
教师在第一个阶段和这个阶段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什么时候讲,
讲什么,怎么讲,都有讲究。一般地说,教师应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经过了深
思熟虑,同时又掌握了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最难弄懂的难点的情况
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首先不要
讲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先讲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
身,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是少而精。
3.练习
这里的“练习”,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学、讨论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并提高学生学习
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基本原则,不是练习题做得越多越
好,练习题应该是精选的、有代表性的。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比前两个阶段显得次要一些。教师通常是
作个别指导,若发现学生存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作集体指
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指导的艺术性,不能“启”得过分
暴露,又不能“启”得过分含糊。
4.小结
这一阶段,是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
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的重要环节。
在借助于一定的的工具书、参考书的帮助下,学生在通过自学、讨论、
练习三阶段的学习之后,对新课内容已基本掌握,但也难免没有似是而非的
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仍有必要对新课内容作一番简明扼要的小结,
特别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这时
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明晰的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结”阶段,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结的方
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简明扼要地概括性讲述;②学生各自回顾自
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③师生共同评估、订正练习。
附:四步质疑自学法
思维往往是以矛盾为起始而展开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分
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质疑学习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
性,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这无疑是符合思维的一般
规律的。另外,质疑教学的四个步骤是由“集束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
的过程,前三次质疑,是运用旧知识来分析、理解课文,属于集束性思维,
后一次质疑则是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同旧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加深记忆,
这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
于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1.表层质疑
就是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段提
出疑问,并能做到运用工具书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既能疏通课文,为进一步
学习课文作准备,又能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
2.里层质疑
即对文章的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提出质疑,如在学(狼)
的过程中,学生曾对课文的议论部分提出疑问:这个部分可否去掉,作者不
发议论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思索吧?从而明白,议论部分正是文章的中心,作
者直接发表议论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更能给人以启迪。
3.深层质疑
即仔细地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修辞
手法运用之妙。如《狼》课文开头写屠夫遇狼,又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这一方面是为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另一方面寓其深刻用意:
“一屠”是一个人面对两狼,又是傍晚,无人相助,如何斗狼呢?这必能引
起读者的思考,“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不能满足狼的贪婪之心,定会紧
紧追赶屠夫。廖廖几笔,写出了高度紧张情势。
4.联想质疑
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前所学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异同点。学《纪念白
求恩》时,可将议论文和记叙文作比较,议论文中的叙和说明文中的记叙作
比较等。通过比较,可使所学知识环环相扣,从而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质疑学习的四个步骤,既符合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
特点。初中生已开始有独立思考的倾向和要求,有了求异思维的萌芽,善争
辩,爱追究。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独立钻研和探索,引导
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