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校本化处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8-10-31 15:04:49   点击数:

初中音乐教材校本化处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罗明贵 徐云莉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3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与实施,音乐教材的修订工作也已启动,广大一线教师非常期盼着修订后的教材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实用。然而,由于各地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基础性的差异,任何教材都无法做到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教材编写除了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考虑课程方案中相关年级执行课时的数量标准。如果教材目标数量偏多,则可导致师生难以应付,教学效果快速低质;而教材目标数量偏少,又将导致学生低效重复地学习;因而,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学总是存在教材总体容量和实际教学课时不相匹配的矛盾。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每个学期虽然都有20周左右的教学时间,但除去文化课的期中、期末复习与考试和法定假期,再加上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音乐学科期末考查等因素,能够真正用于正常音乐教学的时间只有15个周次。目前,初中班级的音乐课为每周一课时,仅凭这15节课,实际上很难保证教材实施的质量要求。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本校实情,精选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的技术处理。

  所谓校本化的处理方式就是以校为本,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技术手段,对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教学的特点与需求。

  那么,究竟怎样的校本化处理方式才能充分实现每学期15课时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呢?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感悟作出探讨与分析。

  一、精选欣赏教学曲目,运用综合技术手段,明确教材学习要点

  由于普通学校的日常音乐课大都采用综合课型的教学方式,而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良好感悟能力,因此,音乐作品欣赏也就成为初中音乐教材中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单元()都提供了45个欣赏教学曲目,整册教材累计有2425个以上的音乐作品。如此数量的欣赏教学内容,想要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全部完成,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再者,不可能把所有的音乐课时全都用于欣赏教学,还必须分配出足够的教学时间用于歌唱、演奏、创作等其他活动内容的学习。所以,教师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这也是教材预留给教师的一个弹性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习惯每课时只精挑细选一个欣赏教学内容,并且每次播放音响的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因为一次听得太久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产生听觉的审美疲劳。如果是大型音乐作品就只能提炼出主题性乐段进行重点听赏。每个作品的欣赏教学大致需要经历三次左右的”(反复感知),还有”(讨论分析)”(主题体验)甚至”(动作表现)等几个基本环节与流程,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感悟并留下较深的记忆痕迹。也就是说,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但学生感知与体验音乐的方法并非只单纯地靠,而是可以运用听、赏、动、创等综合性的体验方式。张荫尧教授就曾建议教师:在一个课时内尽可能交替出现欣赏、歌唱、奏乐、创作等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获得更为全面、综合的音乐感受与体验。

  当然,每个欣赏教学的作品要想达到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一般最少都需要耗费2025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欣赏教学的内容不宜安排过多,笔者曾尝试把欣赏教学统一设定为三点基本要求:知道欣赏曲目所表达的基本内容(音乐文化知识点);借此联系生活场景或已经学习过的其他内容(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有表情地哼唱并记忆主题旋律(音乐表现和记忆能力)。从长期的效果来看,比较符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

  二、更新歌唱选曲理念,讲究歌曲教唱质量,注重培养声音感觉

  在初中音乐课本中,每单元至少有一首唱歌教学曲目,每册教材大约有56首歌曲。由于音乐欣赏教学需要耗费半数以上的课时,留给歌唱教学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而唱会(唱熟)一首歌曲起码需要一个课时以上的时间,唱好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课时。因此,如同处理欣赏教材一样,也需要对教材歌曲进行精心选择。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学期只能完成23首歌曲的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歌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歌曲旋律的音韵美;第二是学生在集体歌唱时能够体验到整体音响的和谐之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习惯注重每学期能够完成多少歌曲教唱的数量指标,而对歌唱教学的方法要求(歌唱质量)却重视不够,以致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能有效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学生歌唱的声音感觉训练要比教唱曲目的数量更为重要。初中阶段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切实掌握初步的声音融合能力和最基础的唱歌技能,以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歌唱活动。众所周知,普通学校的班级歌唱教学,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的独唱声乐训练,因而,歌唱教材也就不适合选用思想性或专业性过强的独唱类歌曲。经过长期实践摸索,笔者认为采取齐唱或简单的二部合唱的歌曲形式,比较适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实际。因为班级歌唱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群体性的音响形式,讲究的是声音的融合性(共性)和整齐度。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最适合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而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参加音乐活动的机会主要还是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够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准节奏技能,在齐唱歌曲时做到音色统一、发声整齐;或者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中形成独立、协调、均匀的综合音乐感觉,那么,学生就可以凭借这个基础能够在将来更好地参加群众性的歌咏活动。而简单的合唱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声部结合的和谐美妙,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这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所大力推崇的。

  根据班级歌唱的特性,笔者除了从初中音乐课本中遴选出适合齐唱和二部合唱的教材歌曲,同时还选择了部分课外曲目,作为歌唱教学的补充资源。这些歌曲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是单二部或单三部,为适应学生逐渐向变声期过渡的嗓音特点,选曲的音域严格控制在十二度以内。

  这些音乐教学资源的补充曲目主要来源于国内多位音乐人士专门为中小学校创作的学生歌曲集,如谷建芬选择了20首唐诗宋词创作的《新学堂歌》;上海音乐家易凤林老师以16首古诗词为歌词出版发行的《中国唱诗班》;还有很多音乐家也编辑发行过多种版本的少儿合唱歌曲集,如李丹芬编辑的《群众合唱精品曲库·童声卷》上、下册。下页表1是笔者在近年来选用过的教学曲目。

  这些曲目篇幅都比较短小,大多数是二段体结构,有的只有一个乐段,低声部配置多采用和声性的技术手法,适合学生学唱。正如修订后的新课标所期望的那样,这些合唱歌曲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演唱经验,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具有比较好的歌唱教学效果。

  三、采用两种谱式对照,反复磨炼音准节奏,提高学生识谱技能

  乐谱是记录音符的方法体系,也是传播音乐文化的媒介手段和技术载体。识读乐谱是新课标中表现领域的四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线教师倍感纠结的一个技术难题。尽管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但实际操作中教师的选择权却遭受严重制约:其一是受学生学习谱式背景的影响,因为两种谱式在小学阶段都可以自由选择,到了初中,就会让教师在同一个教学班级中遭遇到两种不同谱式学习背景的学生,由于经过小学阶段五、六年的学习磨砺,学生早已习惯了最先学习的一种谱式,进入中学后再做改变就必定会产生纠结。其二是受教材本身的谱式限制,如果教材是五线谱版本,教师在教学时遭遇到简谱背景的学生,想要全部译成简谱就非常麻烦,反之亦然。有的教材为了平衡这种关系,采取了五线谱和简谱交替出现的方式,却还是让学生感觉很不适应,绝大多数课堂都迫于无奈而放弃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操作。

  由于简谱便于识读,受到了大众音乐生活的广泛欢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群众歌咏活动和中国民族乐器的主流乐谱。五线谱虽是当今世界的通用乐谱,它在音高、音准、转调、和弦的排列等方面要比简谱更为直观和严谨,但真正掌握起来还是有较高的技术难度。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生活缺乏必要的音乐文化氛围,以致很难得到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只适合于中国专业的音乐教育和艺术院团使用。在我国,简谱和五线谱,甚至相当于汉语与英语的关系问题。

  我们曾为推广五线谱的教学竭尽全力,但收效甚微。除了在校外专门拜师学音乐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少人能从学校音乐课堂中真正掌握这种读谱技能。为了缓解这个矛盾,笔者曾尝试使用过把两种谱式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在教唱歌曲或作品欣赏的主题呈现时,乃至奏乐训练都提供这种对照谱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谱式,并同时兼顾另一种谱式的学习,学生在对照学习中反复磨炼音准节奏,也就慢慢适应和喜欢上了这种谱式对比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识谱技能。不过,这种备课方式也非常麻烦和辛苦,首先是缺乏这种对照谱式的专业制谱软件,只能依靠图片拼接的方式把两种谱例结合在一起。其次是没有条件把每个谱例都印刷成纸质材料给学生使用,多半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的形式进行学习,不如呈现在教材中使用方便。因此,呼吁教材编写者能够关注音乐课堂的这种教学需求,在修订后的新教材中尽量为师生提供对照谱表。

总的说来,音乐欣赏、歌曲教学和识读乐谱等内容是初中音乐课掌中最基础的教学部分,由于我们的学生在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的技术处理,才能真正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教材既不能完全的照本宣科,也不能完全无视教材的学科功能而随心所欲地使用。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实情,精选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高效益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