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价值认同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8-09-03 15:18:47 点击数: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价值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课例研究
2016年,国家统编教材投入使用,新教材在设计上遵循“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的教材逻辑进路,追求坚持依托知识,但一定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现状、改变周遭现实的意愿。而体验探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和创新,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价值认同?我们组教师一起观摩了孙冬梅老师执教的《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
第一次授课:老人倒地倒地扶不扶?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品味了美好的情感,那么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美好情感呢?
出示老人倒地的图片,同学们小组讨论:如果你遇到了老人倒地的情况,你扶不扶?
生1:扶。
师:为什么呢?
生1:我觉得应该这么做。
生2:我不会扶,因为一旦被人讹了,怎么办?
生3:是啊,现在碰瓷的很多。
生4:老师,我就遇到过碰瓷的……
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开来。
生5:所以,老师,如果是我,我先看看周围有没有摄像头或者拍张照片,找个证人也行,先证明老人倒地跟我无关,我再去扶他……
师:是啊,我们应该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积极去帮助老人,因为社会需要正能量……
第一次课后研讨:
课后,孙老师认为虽然本节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矛盾点和困惑点,也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但总觉得最终还是以说教的方式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没有从内心接受这种价值观。
其他老师给出的建议是: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话题,本身已经在社会上被广泛谈论,学生耳濡目染,其实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有定论,所以课堂上的讨论其实是无效的,可否结合教材的内容加一些情境铺垫,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感悟。
第二次授课:小悦悦事件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品味了美好的情感,那么如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 在佛山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小组合作: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如何才能尽量减少这种冷漠?
请结合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生1:老师,我觉得人们太残忍了,一个才两岁的小孩儿就这样没了。
生2:老师,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救他,因为再怎么那也是一条生命啊。
生3:你怎么知道不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生4:即使是大人设计的,那也跟孩子无关,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生5:我觉得之所以人们不敢去救,就是怕被讹,讹人的人虽是不道德的,但他们可能也是为生活所迫,所以我觉得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好了,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
生6:我觉得你说得不对,经济和道德是不冲突的,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
学生们在争辩中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
第二次课后研讨:
课后,大家一致认为虽然两节课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情境发生变化之后,因为多了学生的体验,所以相比第一节课,课堂效果好很多。学生们在体验中形成了价值认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新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在问题的分析、观点的呈现方面,力图给学生提供思维、判断、选择的条件,让学生结合所学、所感,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一点上,很多老师认为这节课完全能体现出来。
但孙老师认为,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形成提高道德水平的价值认同,还要形成在生活中传递美好情感的价值认同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所以,如果到此结束的话,教学就缺少了灵动和深度。
第三次授课:传播正能量
在讨论完了小悦悦事件后,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是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美好情感的,一起来看视频。
老师收集了生活中正能量的事例,自制成视频,学生们在音乐《爱的奉献》的感染下,频频点头,充分体验视频中的正能量
师:看了视频之后,同学们觉得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们在情感的铺垫和感染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情感的升华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悟。
生1:我以前我觉得传播正能量离我还很远,刚才看了视频之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生2:同学间真诚的微笑、热心的帮助其实就是在传播正能量。
生3:看了视频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前有很多做法跟视频中的人物相比差得很远,以后我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他人造成伤害。
生4:传播正能量,传递美好情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行动。
……
学生谈了许多许多。
课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这节课,学生们内心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认同,而这种价值认同不是老师强加的,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自发形成的,这才真正践行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课后反思: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
课标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所以,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情境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