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学研究

《群文课:古诗里的动与静》 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8-06-29 16:43:23   点击数:

 

群文课:古诗里的动与静
海洋岛学校 宁晓明
群文篇目
《刺勒歌》《出郊》《绝句一》《绝句二》《鸟鸣涧》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的方法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通过《敕勒歌》的学习发现古诗中“在‘静’的画面中加入‘动’,画面就能‘活起来’”的问题,再通过三首诗的对比学习,感受诗中“动静搭配”的美妙,发现“诗歌‘动静搭配’的多种不同方法”;
3.在《鸟鸣涧》的学习中,探究“诗歌‘动静搭配’有不同妙处”,引发学生对古诗“动”与“静”的继续探索。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背诵古诗《画》,通过交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读《敕勒歌》,发现“动静搭配之美”
1.(配乐图片:草原美景)师讲述,创设情景,配乐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读好诗的停连。
4.想象读: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老师: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有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去书中读一读,找一找,把它圈出来。拿起笔,开始吧。
学生:(学生圈出:天,野、风、牛、羊。)
5. 对比读:感知有“动”有“静”的美妙。
老师: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读一读,你更喜欢哪幅画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同桌交流半分钟)生反馈。
 
小结: “风吹草低”“牛羊活动”让草原更有生机了。
(板书:生机)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群文阅读设计主要以一篇带多篇为主,这样第一篇文章就要精讲,习得方法,为后面的多篇阅读打下基础。同时,低年级的古诗的教学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入情入境的朗读会帮助学生感受诗的境界。】
二、读《初郊》《绝句一》《绝句二》,感悟“动静搭配之妙”
1.读一读,把诗中“动”的诗句用横线画出来。(自读,画句子)
2.生汇报,引导发现:《绝句二》 “风在动”。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诗展现的画面中,都“有静有动”,有的一眼就能发现,有的藏在诗里。
三、再读《初郊》《绝句一》《绝句二》,探索“动静搭配之秘”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三首诗,想一想:在这三首诗中,“动”“静”是怎样交朋友的?跟同桌说一说:表格中有“?”的地方该填什么。
老师:我们刚才读的诗,都是有静有动的,有的一眼就能够发现,有的像风那样,藏在诗里,需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诗中,动和静又是怎样交朋友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三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中,动和静是怎样交朋友的?
2. 反馈,引导发现:“动静交朋友”的方法多种多样。
老师:同学们,同样是有动、有静的诗,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这些诗静和动的位置不一样。
学生:还有的个数不一样。
学生:排列的规律不一样。
学生:……
老师:同学们,你们的眼睛特别厉害。是的,这几首诗虽然都有动、有静,但他们交朋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你看,有些是先静再动,有些是先动再静。还有的是动静交叉,就是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顺序不一样。刚才同学也发现了,数量不一样。有的是三静一动,有些是两静、两动,还有的是一动三静。动静交朋友的方式,展现给我们的画面感觉一样吗?
(齐答)不一样。
3.自读感受:不同的搭配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梳理三首古诗的异同,引导发现规律。】
四、创作《夏日荷塘》,习得“动静搭配之法”
1.(ppt展示:荷塘图、诗句“荷花别样红”,诗句“绿伞擎水中”,诗句“花叶暗香送”)
老师:这些诗人们可真厉害,有的是请了牛羊来帮助,有的是请了风来帮忙,有的请了白鹭和燕子来帮忙,这样就让诗里的画面动起来了。老师在夏天的时候去池塘看荷花,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于是我写了下了下面三句诗,帮我读一读。
老师:老师也想让大家帮老师一个忙,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先帮老师填上一句,让这首诗的画面动起来,然后再选择你喜欢的动静搭配的方式,把四句组成一首小诗,可以吗?
(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填的诗句,教师可以提前预设)
学生作品一
绿伞擎水中,荷花别样红。
花叶暗香送,青蛙岸上跳。
学生作品二
绿伞擎水中,荷花别样红。
花叶暗香送,细雨落水中。
学生作品三
荷花别样红,绿伞擎水中。
蜻蜓雨中飞,花叶暗香送。
学生作品四
细雨如流水,绿伞擎水中。
荷花别样红,花叶暗香送。
学生作品五
荷花别样红,鱼儿水中游。
绿伞擎水中,花叶暗香送。
小结:动静交朋友的方法不同,就能创作出不同的诗,请不同的事物来帮忙,还能让诗中的画更生动。
【设计意图:用习得的方法进行创编拓展,是群文阅读最终追求的目标之一,鼓励学生像诗人一样写出韵味十足的诗句,开拓思维。】
五、读《鸟鸣涧》,探究“动静搭配之异”
1.读《鸟鸣涧》,先用横线画出“动”的诗句,想一想:这首诗中“动静交朋友”所展现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什么?(生画句子,思考)生反馈。
2.这首诗四句中有三句写了“动”的景物,为什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静”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反馈,引导感知:只有“静”才能让人看到“桂花悄悄下落”“月亮慢慢上升”,才能清晰地听到鸟鸣!
小结:今后在读诗时,如果能关注诗中的“静”与“动”,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六、课外拓展,收集有“动”有“静”的诗
【设计意图:在1+X群文阅读书中,文章的结尾都会推荐相应的书目,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鼓励小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的课外书,拓展阅读量。】
七、作业:
1.不看书,带上想象,把《敕勒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并把想象中的画面说一说;
2.收集带有“动”和“静”的诗句,与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古诗里的动与静
                        生机     以静写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