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学研究

群文议题八“故事的结局”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8-06-20 09:11:10   点击数:

群文议题八“故事的结局”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

长海县海洋岛学校  李芳

受我们学校省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影响,群文阅读这一相对陌生的教学形式走入了我的视线。早习惯了单篇教学的我,豁然发现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一组一组的教。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以其大量阅读、自由对话、深度研讨等诸多优势,吸引着我们。在对既定教材中精读课文精耕细作的同时,我渴望引入更多的活水,补充教材带来的局限性。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课题组一边学习关于群文阅读的相关理论,一边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略读课文,引入23篇相应的文章,以一组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实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拓展阅读的要求。

理想往往是美好,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县进修学校于611日来我校调研,经过深思熟虑,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群文阅读展示课的任务。虽说也看了不少群文阅读课,学习了不少的理论,而且通过半个学期实践,群文阅读课执教也累计有五六堂了,但是对于群文阅读怎么上?怎样去教才能体现群文阅读特点?我的心中还是没什么底。

该上哪节课?怎么上好?拿着课本、教参,我翻来复去研究好几天,教案也改了一遍又一遍,才最终定稿。

13日的展示活动结束后,通过教研员和组员们的评价与肯定,我的心才沉静下来。反思这次活动,这节课,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就其名称来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便是群文阅读,其实不然。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根据每一单元的主题以及单元文章的特点,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依据教学目标,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群文阅读作为一个平台,是课内单篇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桥梁,更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是单纯地读,读的文章越多越好,是有相关的议题的,进而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促思增智、习语培能、化知蓄养……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群文议题八“故事的结局”这一单元包括四个故事;《不会叫的狗》、《里纳尔多奇遇记》、《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巫师基罗》。这四个故事不从属于教材中的任一单元和任一篇课文,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为什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呢?而且在五年级的群文阅读教材中也有《故事的结局》一课,为什么六年级中又安排了一节?经过细致地研读,我发现这四个故事的作者都是意大利童话作家姜尼·罗大里,而且这几个故事结局是五年级《故事的结局》的递进,在感知故事结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之外,都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的,新奇有趣又寓意深刻。基于此,我设计了一条教学主线,并把故事的顺序调整了一下,《不会叫的狗》、《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里纳尔多奇遇记》、《巫师基罗》。

二、群文阅读要关注群文的训练点: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精彩语段或重点训练点上驻足停留、赏析品味,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阅读时不够静心浮躁的不良习惯。

本单元议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习作者根据故事的起因编写不同的结局,不同于一些文辞优美的文章,没有华丽优美的语句。所以本课中,我的教学思路很明晰,每一个故事让学生关注的是作者编结局的角度和思考方法、启示,也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先读故事《不会叫的狗》,找到故事的起因,尝试编结局,再比对作者的三个结局,总结出作者从多个角度思考的启示,又新奇有趣。《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这个故事是关注交流结局中新奇有趣、给人轻松、愉悦之感的语句,学生谈感受。《里纳尔多奇遇记》这个故事的结局关注的是出乎意料的地方。最后一个故事《巫师基罗》关注的是结尾的创编,是落实在写作上,实现读写结合和想象思考力的提高。

三、群文阅读要重视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微言大义、斟字酌句、咬文嚼字……这是蒋军晶老师提出的群文阅读的特点。的确如此,一课40分钟,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会叫的狗》我让学生采用跳读或扫读的方式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读完故事之后编结尾,再比对作者的原来三个结尾,探究发现。第二、三个故事则是快速浏览和默读的方式概括出故事的起因和结局。

学完了三个故事之后,我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统整故事,对比发现,通过本组故事的阅读,找到其中联结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做人、志向、写作……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出乎我的意料。每一个故事的教学都是从故事的起因入手去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感受作者想象力和思考力的丰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巫师基罗》来编结尾,实现了学生们成为作家的初体验。这次编结尾和开课第一个编《不会叫的狗》的结尾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编是口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次是写作,为了升华学生的认识,提高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几个故事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读故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得出了人生的启示。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课的最后,引出故事的作者姜尼·罗大里,更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整本书——《三个结尾的故事》的欲望。

展示活动虽已结束,但思考仍在继续。通过课后教研员给我的评课,我也隐隐觉得自己的课,不像堂群文阅读课,倒像是精读课文教学的压缩组合版,环节过细,密度较大。可以精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自学填表的形式独立学习剩下的故事,时间也许能充裕一些。也发现自己对于群文阅读的组合原则、教学取向、教学手段等研究,尚有待去继续深入学习探索。相信随着实践的脚步,我的步伐一定会更加稳健、踏实,群文阅读这一方式定会给我们的语文课程带来更多的活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