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必备方向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8-06-14 10:38:58 点击数:
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必备方向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若明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中要素构成。中考中非常重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对教学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备考中应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的必备方向。
一、人地协调观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利用、改造地理环境,人地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
素养必备方向
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理关系系统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理念。
如,三峡大坝的修建问题、防护林的建造问题,三江源保护区建立问题都是从人地协调的角度,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皮质和能力.j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内容是多个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大的方面而言,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大方面,这些要素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素养必备方向
第一,把握三个特性,即全面性---不遗漏任何要素;系统性---各要素的属性及其联系;动态性---地理要素的发展性
第二,把握三个维度,即要素综合---多要素;时空综合--跨时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问题);尺度综合---多尺度(不同的实践和空间尺度)
第三,把握知识重点,归纳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重点:能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球仪上点的位置;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说明地形的类型、地理事物方位和地理布局;能从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条件、过程、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系统综合分析、评价;,能从全球化的角度综合分析人类开发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资源等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的影响,能从不同区域特征环境,辩证看待生活中的地理。如朝鲜问题,山西小煤矿关闭问题等
三、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去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素养必备方向
1、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发展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尼罗河问题
2、能比较全面的评价决策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3、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阐述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风景区改造、跨海大桥建设等问题。
四、地理实践能力素养
地理实践能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甚或中的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表现。包括野外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图像识别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素养必备的方向
1、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的工具、材料,分析地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详细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2、能够有针对性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问题调查方案。
3、有针对性的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意见
4、能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例如告诉铁路、共享单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