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应实现三个“百分之百”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7-12-25 09:48:26 点击数: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话题,新课程也不例外;综观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增进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结合个人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应体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关注,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百分之百的参与
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课堂有效的前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1.选择知识生长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首先要梳理知识的本体脉络,明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找出新旧知识的交汇点,在此选择知识的生长点,据点设问,通过问题使新知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给新知识赋予个体的意义,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形成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
2.利用任务驱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在梳理知识本体脉络、分析学生认知脉络的基础上,理清课堂问题线索,设置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群,把知识溶解在问题中,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观察与操作,让感知陈述性知识;通过学生参与表达,让学生强化认知表象;通过学生参与知识整理,让学生学会概括与归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握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学生参与知识应用,让学生学会演绎,明确知识的应用范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切入点的选择方法。
3.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认知冲突是学生处于平衡状态的认知结构被打破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课堂上只有让学生不断处于认知冲突中,才会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
课堂引发认知冲突的方式很多,如陌生的问题情境,基于课堂问题产生的猜想与假设,探究问题中产生的不同见解……。
围绕认知冲突,通过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和交流,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同时收获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二、百分之百的关注
课堂上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受到教师的关注是课堂有效的基础。“罗森塔尔效应”证实了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但现实中教师对教的关注要多于对学的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关注要多于对学生情况的关注,对知识与技能关注要多于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三项工作,使上述关系趋于平衡,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求教师“蹲下来”,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课堂学习的内容,力求做到“五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二大规律: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同化)、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顺应);二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把握了知识本体规律和知识应用规律、是否把握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三看教与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四看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表达;五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反映;六看学生探究、思考、问题解决的状况。一句话,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特别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依赖性;要鼓励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朝着“不教之教”的方向努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往往是同步变化的。因此教师要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用情去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教师教学信心十足,生动活泼,思路清晰;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主动 积极。
三、百分之百的达标
课堂教学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实际教学中可以上不封顶,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但下要保底,必须使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严格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好三个目标,一是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注重知识规律的教学,重在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二是要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目标,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注重让学生把握知识应用的规律,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表达、问题解决等方式把握知识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切入点的选择方法上进行总结和积累;三是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优先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重在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